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跪地领奖”不可取 但也不必夸大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朱昌俊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18日 21:34:20

更多

近日有消息称,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庄小学获奖学生合照中, 7名学生手持奖状跪在地上。

  近日有消息称,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庄小学获奖学生合照中,7名学生手持奖状跪在地上。图片引发网友争议。该校校长回应称,照片为领奖后在办公室内拍摄,受空间限制,部分学生跪地。昆明市盘龙区教育局则表示,已收到学校报告,之后会提出处理意见。

  7名学生一边手捧奖状,一边却是双腿跪地,纵然脸上还带着笑容,但这样的场景经网络传播放大,引发争议其实是可以预见的。从传统文化的定义出发,跪这一个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尊严、文化糟粕等概念。这在近年来的不少事件中都被一一证明。特别是这起事件中,下跪的又是小学生,更容易激发人们的“保护欲”。

  从涉事校方对此事的回应来看,多名学生“跪地领奖”,其实并没有多少复杂的背景,更非被刻意安排或强迫。而主要是因为拍照时由于现场的空间不足,为了不挡住后排学生的视线所作出的无奈之举。与其说是“跪地领奖”,不如说是“跪地拍照”更恰当。当然,这种理由,不算难以理解,却也并非足够充分。比如,正常情况下,处理这种情形只要要求前排人半蹲就行,完全不必跪下。因此,尽管学生和老师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但鉴于这一动作与现代社会主流观念的冲突,加之也确实事关尊严,在经外界提醒后,校方要求教师以后改进、注意,确有必要。

  但对这种“事出有因”的个案,也没必要上纲上线。首先,即便这种方式不对,但毕竟属于老师的无心之过。有可能纯粹是因为当事老师个人在拍照时缺乏经验,忽视了这一动作所可能带来的伤害。家长乃至校方都可以对此提出意见和批评,但此事被网络传播放大,甚至引发一边倒的批评,显然就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善意的提醒”。很显然,无论是涉事老师,还是事件当中的学生,都不应该承受如此大的批评与围观。

  其次,事件在未被放大之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但经由舆论的放大来纠偏,则很可能形成一种反向的“刺激”,即学生原本没有感受到恶意与伤害,舆论的传播却在客观上强化了这种恶意,这显然与舆论围观的初衷背道而驰。

  互联网时代,很多事件,一旦经过舆论显微镜放大,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往往容易产生偏差,比如将偶然性的个案当成现象,或夸大事件本身的后果,模糊了事件的真相与本质,既让事件的处理成本变得更高,也往往产生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形成一种舆论暴力。在这起事件中,学生“跪地领奖”确实不可取,但若完全无视具体的事件背景,只顾着在放大“跪”这一动作的不当,就难免给人上纲上线之感,反倒失去了应有的公共批评的温度。

  因此,校方主动澄清事件的原委,并表示愿意改进,学生“跪地领奖”事件就应该实现了舆论围观的目的,大可以退场了。而舆论的围观力度过大,很有可能给事件中的学校与教师释放出错误的信号:错的不是让学生下跪拍照,而是错在将照片不小心发布到了网上。

标签: 学生;校方;舆论;传播;昆明市;个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