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学术不端的毒瘤正向本科生蔓延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钟的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30日 08:59:37

更多

“竢实扬华奖章”被视为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

  “竢实扬华奖章”被视为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11月24日,在“竢实扬华奖章”评选答辩会结束后,网上就流传出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2013级城乡规划班学生的实名举报信,信中称:该班学生、“竢实扬华奖章”候选人李某,利用制度漏洞,借淘宝便利发表论文、获取专利,并在举报信中列数李某“学风不正、评奖不信”等多项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经调查后,决定取消李姓同学本次“竢实扬华奖章”评选资格,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回应:学校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造假行为,也要给犯错的年轻人一个纠正错误、改过自新的机会。

  与许多被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不同,这次的当事人是本科生,并非学校教师或研究生。之前媒体对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缺乏关注,并不意味着本科生就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由于监督缺失、管理松散,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可能比媒体所曝光的严重得多。由于近年来很多高校尝试让本科生接触科研,并把科研成果纳入对本科生的考评体系,所以本科生也能通过学术不端获益。

  值得反思的是,多数受媒体关注的学术不端案例,都是通过第三方举报的方式大白于天下的。西南交通大学的这起案例也是如此。同班同学集体举报,联合签名,虽然校方没有对当事人李某给予最严厉的处罚,但是生活在被集体举报的阴影下,李某剩下来的学习恐怕难言舒坦。他将因为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付出比接受学校惩处更大的代价。

  不过,举报行为本身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据报道,李某的一篇论文对比涉嫌抄袭论文的重复率达90%以上,甚至利用PS技术更改绩点信息截图以获取成绩,这样的恶劣行为,大概引发了同班同学的极大愤慨,所以才有了集体举报。作为监督者,同学其实并不是最恰当的身份,同学之间的复杂利益与情感关系,也让实名举报不止于举报——它也意味着同学关系的决裂、集体对问题个体的彻底排斥。

  换言之,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种同学集体举报的现象压根儿不会发生。一是因为同班同学可能对问题能忍则忍,只要不触犯自己的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因为同学之间有学业的竞争关系,也有学习生活上的伙伴关系,但并没有天然互相监督的关系。在学校里,相信很多学生或多或少掌握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劣迹”,但是这些“劣迹”往往不会被校方得知,原因也正在于此。

  对本科生的考评,在一些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常采取学长甚至同学担任助手的方式。比如,由研究生助理阅卷评分,由班干部代填成绩,等等。一些学生可能被“黑”,分数给登记低了而浑然不知,一些学生也有可能凭借职权给自己加分,因为其他人找不到学业暗箱里的举报证据。

  腐败与不公正均起于毫末,学术不端同样如此。对本科生课业与科研成果的监督,是当前学术监督的薄弱点。由于本科生人数众多,对其科研评价缺乏制度化、严格化,导致一些本科生钻空子、捞名誉、赚资本。虽然本科生不以科研为主业,却是科研的后备军,本科期间的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好的科研基础,能不能进入好的学校、科研机构深造。由此可见,对本科生的学术诚信监督不是小事,更不能高举轻放。

  与其坐等举报,不如主动出击。学校应加强制度设计,将学术监督工作下沉到本科阶段。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公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不让坏环境扭曲人的价值观与情感关系,符合人们对大学教育的基本期待。

标签: 本科生;同学;举报;学术不端行为;学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11/W0201611304022383044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