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沉冤昭雪,对法治的思考仍在路上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晶报社论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2月04日 11:03:36
聂树斌案让人想起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只是情节还要复杂曲折得多。个体命运常常被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而法治的走向则为人们所关注和期待。
人生如戏。聂树斌案让人想起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只是情节还要复杂曲折得多。
1994年8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郊孔寨村的玉米地发生了一起强奸杀人案,一名38岁的康姓女子被害。聂树斌被作为犯罪嫌疑人抓获,经过一周的突击审讯,警方宣布破案。经过一审和二审,1995年4月25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判处聂树斌死刑,两天后的27日,聂树斌被执行枪决。而在宣判之前,警方便将案件材料提供给了《石家庄日报》等当地媒体,将聂树斌塑造成了凶残的犯罪狂魔。
聂树斌有口吃的缺陷,性格自卑且自闭。在三次会见律师的机会里,他从没喊过冤。然而聂家人直到他死,也不相信他会强奸杀人。2005年1月18日,河北广平警方抓获一位名叫王书金的犯罪嫌疑人,他在河北多地强奸6名妇女,并杀害4人,其中就包括聂树斌案的康某,且交代细节与现场高度吻合。也就是说,王书金承认自己就是聂树斌案的真正凶手。2007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王书金死刑。王书金以“未起诉他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奸杀案,导致聂树斌蒙冤”为由,向河北省高院提起上诉。王书金说:“得知聂树斌已死非常痛苦,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想死得没有愧疚,不能让好人背黑锅”。王书金现身,舆论哗然,要求重审聂树斌案的舆论如潮水般汹涌,但河北司法部门始终态度暧昧,案件来回反复,久拖不决。而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案发22年过去,聂树斌早已化作尘埃,而当年的冤案昭雪,却让亿万国人心中无法平静。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蒙冤入狱,真凶主动招供,但因为狱方百般阻挠陷害无法脱身,只能通过越狱奔向自由。同样是真凶现身,同样是沉冤难伸,直到被枪决二十多年后,聂树斌案才赢来转机。安迪还能重返自由,而聂树斌只能含恨长眠。
昨天,最高法的宣判引爆朋友圈,但大家似乎都高兴不起来。2014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本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复查认为,原审判决缺少能够锁定聂树斌作案的客观证据,被告人作案时间、作案工具、被害人死因等存在重大疑问,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该案。此时,许多人已心灰意冷,而从沉冤难雪到峰回路转,亦让人看到司法正义的彰显。
如果说当初严打让聂树斌匆匆入狱、无端殒命,是与法治有关又无关,那么眼下人们高兴不起来,依然是心存疑虑和担心。以往遇到类似事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但眼下,对于聂树斌案的大逆转,有些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却是“幸运”这一形容词,对于法治本身,也有了更多思考和感悟。个案正义呈现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但法律之外的能量,又让人们心中不是十分踏实。
这十多年来,从法学教授、媒体人到普通人的心都为聂树斌案所牵动,甚至有人说,这起案件已经深深楔入了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人生的一部分。不是案件本身有多大的魔力,而是人、命运与正义将一颗颗滚烫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不同的人有了同样的坚守与执着。
有口吃缺陷的聂树斌当初没有也无法为自己辩解,案发22年后,法律给了与当年迥异的说法和裁决。个体命运常常被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而法治的走向则为人们所关注和期待。
标签: 聂树斌;书金;最高人民法院;河北省;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