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分类存在问题 努力做到长期可持续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孔朝阳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6年12月30日 07:44:51
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中改进和解决。
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了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等的汇报,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浙江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起步较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十多年来,各地探索出机器堆肥、太阳能沤肥、农村生活垃圾变身环保酵素、生活垃圾发酵成沼气等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尽管我省农村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短板。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中改进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全省通过三年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也存在些问题:
一是分类效果不佳。村委虽然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到每户家庭,但由于村民素质不高,垃圾混装,不按分类桶投放垃圾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分类桶混装垃圾,垃圾分类流于形式。二是垃圾分类处置不高。厨余垃圾、危废垃圾等存在着“先分后混”的尴尬局面。部分试点村在城郊,厨余垃圾仍旧焚烧或填埋处理,与原有处理方式一样,挫伤农民参与的热情,一旦热情受挫,就难以恢复。三是出肥效果标准不高。我省农村大部分没有分类收运的设施或设备,可回收物收集后处理或资源化回收利用产业链还在建设中。针对以上问题,一是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资金与政策保障文件。目前,关于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指导文件只有《关于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的通知》(浙村整建办〔2014〕17号)文件。试点已是第三年,发现一些问题,适当时候,起草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完善农村资源再生利用市场。垃圾分类最终是为了资源化利用,也就是有利可图。可回收垃圾中价值较高的部分经过村民、保洁员、垃圾收集员等筛选所剩不多,但其它低价值的回收物如酒瓶、玻璃、废尼龙塑料包装袋、装修边角料等由于量小、价值低等原因,回收利用得不偿失,仍旧填埋或焚烧处理。因此,为资源化利用产品找到经济上的出路,也是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我们现在的生活垃圾缺乏有效利用,废旧物资收购存在二次污染,资源再利用迫在眉睫,而农村垃圾分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三是完善引导农民分类习惯意识养成。农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和意识的不够,关注多、抱怨多、实际行动少。虽然现在一部分人环保意识、参与热情有所增强,垃圾分类逐渐受到重视,但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习惯,还需要大家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有不少地方农民难以形成习惯,还是随手一扔,过分依赖后期二次分拣,无形中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工作思考
一是建立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数据取样村。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很多工作都边干边摸索,虽然我省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取得一些成效,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要在全省全面有效地推开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还有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模式。下一步,省农办将根据平原、海岛、山区建立500公斤、一吨、二吨,整乡整镇的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数据取样村,采集科学的数据。
二是继续调查研究出台有关政策举措。建立共建农村垃圾治理维护基金,调查研究农村环境保洁收费及投入增长研究,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农村垃圾资金管理办法,联合省国土厅出台农村垃圾试点用地办法,联合省标准委出台省农村《浙江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标准》。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管理办法(试行)》,研究提出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规划标准体系,分类制定和出台成熟领域的标准。二是指导村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组织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调研,研究出台加强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农村垃圾处理“三分四定”处理技术规程》。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数据统计,建立季报制度。
三是每年公布表彰100个农村垃圾治理示范村。2017年,省农办将重点选择一些地市继续总结推广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做法和经验,每年公布表彰100个农村垃圾治理示范村,总结推广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经验。通过“重点地市摸索和总结经验、其他地市学习借鉴创新”的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制度标。
四是开展农村垃圾快速成肥机器比赛。拟开展农村垃圾快速成肥机器比赛,测试参赛机器的用电、能耗、出肥等性能。
五是加强垃圾分类指导培训。垃圾分类起步阶段对于村民的垃圾分类现场指导以及今后分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建议农村垃圾分类培训纳入省相关培训,让垃圾分类指导工作落到每一个村民家门口,真正发挥现场指导效果,增强村民的分类意识和垃圾分类参与度,逐步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习惯。鼓励更多教育培训工作者参与到培训指导中来,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垃圾分类的投放正确率。
六是加强农村保洁购买服务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村成立美丽乡村服务公司或农村环卫保洁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洁购买服务机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渠道,有害垃圾回收、可回收物回收、厨余垃圾收运、废旧木材及零星建筑垃圾回收、大件生活垃圾回收等五个生活垃圾回收链条。
七是以堆肥生产工厂化促进成肥标准化。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堆肥生产要实行集中封闭式生产,站房不得设置在临时用地上,避免对外界产生干扰,保护周边环境。一是对垃圾站房作出工厂化建设要求,完善垃圾堆肥生产工厂化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分工、专业的技术培训、统一的组织管理,生产工艺、严格的检测手段,保证堆肥产品质量和土建工程质量。二是积极开展堆肥生产综合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出台堆肥产品质量标准、站房设计图集和施工验收规程,并将堆肥生产及成肥综合利用纳入生态考核体系。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积极研究开发垃圾成肥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不断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
标签: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回收;农村垃圾治理;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