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做好理论宣传关键在做强“供给侧”
来源:学习有理
作者:郑明理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10日 09:04:31
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也要树立“供给侧改革”意识,围绕提高理论宣传实效,强化理论“供给结构”对干部群众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党的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依靠科学理论武装有效凝聚社会共识。
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它强调的是着眼调整经济结构,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而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也要树立“供给侧改革”意识,围绕提高理论宣传实效,强化理论“供给结构”对干部群众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党的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依靠科学理论武装有效凝聚社会共识。
“受众”是中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
真正把理论转化为思想和信仰,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必须真正关照干部群众理论需求,坚持群众关注什么、理论就回答什么。
充分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依托各种平台,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准确把握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惑所盼,真正把理论宣传做到干部群众心坎上。
实现理论宣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把“群众想听什么”和“我们想讲什么”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把党的声音、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艺术地传导出去,真正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
“体验”是关键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在理论宣传中,能够从受众“体验”和感受出发,善于运用说服的艺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渗透力,真正让干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就能更容易被群众所掌握。
当前理论宣传已经从主要依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媒介,面对面宣讲、主流话语强势的格局,步入新媒体媒介四起、宣传阵地多样、各种话语竞合的新格局,实现理论“说服”面临更多挑战。
全面加强对理论宣传话语内容、话语形式以及话语载体的创新,将单纯由理论政策构成的政治话语与深刻的学术话语、通俗的群众话语相融合,使得理论宣传话语内容更加鲜活。将理论政策与地方特色文化、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得理论宣传话语形式更加生动。
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正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更好地影响和引领广大青年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充分借助各类新媒体,将理论和政策登上网络平台的“快轨”、插上网络语言的“翅膀”,探索设计一些权威性、思想性、自主性、时尚性、实用性的网络学习项目来吸引青年网民参与,在充分利用与规范使用广大网民熟悉接受的网络语言工具中,增强理论教育亲和力和感染力。
“口碑”是生命
理论宣传普及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只有树立“口碑”,才能形成“品牌”,进而确立信任度、扩大影响力。
立足久久为功,以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结合地方和单位实际,全面加强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
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着眼于增强“四个自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频道内容,深入阐释解读。
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引导和培训工作,培育造就一支坚定信仰善于宣传的骨干队伍,并影响带动更多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方联动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等,真正打造一批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服务群众的理论品牌。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标签: 理论创新;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