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京华特稿丨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黄相怀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21日 07:33:54

更多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走自己的路。

0da2f656843b17618e25b28c0d6b0963.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个重大论断,对于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凝心聚力、凝魂聚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人民渐渐找回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信心。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的正确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向,是未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遵循,是社会主义中国最为鲜明的标识。离开或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脱离中国具体国情,必将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从而必将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但未来毫无希望,所有已经取得的一切都必将失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他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自己的独创,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丰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理论视野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人们常常把二者作为同义语,以使改革前和改革后区别开来。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前的根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所走的道路,这条道路和改革前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上的中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具有深沉的历史和现实根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联?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其中最后一个就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寻根,是不是自科学社会主义还可以进一步溯流而上?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置到了人类求索社会主义的500年历史中。从这个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中国梦的提出,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更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具有参与感、效能感和获得感,同时也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图景具体化了,使其指向更加明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方面,围绕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有关决定,各项改革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中,实现了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转换,打造了改革的2.0版本。围绕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并谋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正在逐步实现中国经济和中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布局。改革开放新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方面,围绕经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新常态”为标志的一系列判断和要求。围绕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都有许多标志性的提法和要求。这就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

  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擘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获得新的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它始终表现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丰富深化的鲜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是理论指导下的现实展开,另一方面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动力和基本路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点,也是它的最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螺旋式上升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代特征、国际环境、奋斗目标、战略布局、领导核心等方面都正在呈现和被赋予极为深刻的理论要求和实践举措,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再一次焕发出了青春的气息。从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世界现代史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本国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这个范本不同于西方国家,但同样行之有效,更加契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但是,我们不能站在已有的成绩上面骄傲自满,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改革开放;总书记;中华民族;中国;实践;中国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9/W0201709212648112991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