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重振礼仪文化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徐友龙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26日 07:30:55

更多

中国成为“礼仪之邦”,是儒学价值观通过礼仪建设得以落小落细落实的成果。

u=2644639344,177139247&fm=27&gp=0.jpg

  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新的“中国智慧”。重振礼仪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华夏民族素来

  是礼仪之邦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以礼仪而名,也素以“礼仪之邦”闻名。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相当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的东北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大规模祭祀活动场所以及玉猪龙等塑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表达崇拜的礼仪文化的萌芽。

  “礼”是一系列符合道德理性要求的制度规范,“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礼仪”是指人们根据民族文化风俗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进行社会交往的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俗等等。西周之后,中国就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礼学理论专著,分别是《周礼》《仪礼》《礼记》,这些是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制定发展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为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奠定了基础。到西汉,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儒家礼教成为定制,使礼仪文化得以强化。

  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从成人、结婚到丧葬的各种礼节,以及交往、宴飨、朝聘、乡射等各种政治、社会活动,古代礼仪规范一度繁缛。自汉以下,常倡导“从俗从宜”。魏晋南北朝的士人开始热衷于讨论“家规”“家训”,著名的如《颜氏家训》将作为族长的个人对子弟的道德要求与家族绵延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并促进形成了更为务实的礼仪文化——“家仪”。到宋明清时期,家训及蒙学读物成为大家族普遍的家庭教育教材,儒家核心价值观通过《弟子规》《三字经》等妇孺兼知的社会规范准则而深入人心。

  礼仪文化长期处于巅峰,但也偶遇低谷。近代以后,民族陷入危亡,传统礼仪制度因其对人的束缚乃至“三纲五常”中一些罔顾人情伦理的缺陷,被有识之士所批判。然而,即便是从批判的视角出发,再激进的反封建斗士,又何尝对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全盘否定呢?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孝敬、谦和、诚实、守信、有爱等基础性的品格,永远是中国人超越任何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文化之核,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弘扬精华,摈弃糟粕,是几千年“礼仪文化”不断推陈出新的基本规律。中华礼仪是全世界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其独特的气度之美、神韵之美、精神之美,增添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走出国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世界。相比之下,近代以来礼仪文化的衰落以至当下人们的茫然,实在引人唏嘘。

  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荀子称“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至高的位置,也因此,有学者认为统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无论以现代的眼光看其精华与糟粕成分比例为几何,至少在历史上,礼仪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凝结与传承,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中国人而言,无“礼”,就不成为人,更不成为中国人。“礼,时为大”。我们今天倡导重振中华礼仪文化,不是简单地恢复古代礼制,而是深耕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根基,赋予礼仪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样式。

  重振礼仪文化

  的价值内涵

  重振礼仪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在西方文明中,主要以宗教和法律来管理社会。但中国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强调全社会所有人的言行、社会规范需要用道德作为准则来统一,“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每一项都需要通过礼仪来贯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反对法制。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提出了既“隆礼”也“重法”的礼法并重思想。这与今天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把西方宗教的道德约束功能给予放大,事实上古今中外,都是强调德与法的兼顾,只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重振礼仪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重振礼仪文化就要遵循“敬”的原则。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涉及服饰、容貌、方位、步趋、揖拜、称谓、雅言、尊卑、坐立等内容,涵盖冠礼、婚礼、射礼、丧礼、祭礼、家礼、孝亲、尊老、宴饮、访客、书信等方面,如此纷繁,其基本原则是什么?《礼记》第一篇是《曲礼》,《曲礼》第一句就说“毋不敬”。“敬”是第一位的德行涵养功夫。古人所有的礼仪,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敬意,强调内在修养。毛泽东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敬”,就是“敬业”,这也是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敬天敬业敬人敬事,是中华礼仪文化的内在精神。在越来越重视礼仪文化的当下,不少地方政府、社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一些模仿古代的祭祀礼、成年礼、就学礼,就特别要注意遵循“敬”的原则,如果不能把“敬”树立起来,不懂“礼义”而行“礼法”,恐怕穿了古装也是空有形式,只有“仪”而没有“礼”了,即便彬彬有礼也未必心存善念。

  重振礼仪文化就要弘扬“和”的精神。礼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古代的利益体系,无论做人之道、从业之道、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社会秩序稳定,都需要“和谐”。要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就是要礼让。在浙江,从杭州开始坚持了10年的“礼让斑马线”,就为交通社会关系的和谐作出了贡献。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重振礼仪文化,就是要突出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的弘扬,深耕“和合”文化,促进社会更和谐,并自信地推动人类文明的兼容并蓄、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新的“中国智慧”。

  重振礼仪文化

  的普及路径

  “礼者,履也”。中国成为“礼仪之邦”,是儒学价值观通过礼仪建设得以落小落细落实的成果。所谓落小,是因为儒家的礼仪教育首先是以社会的微小细胞家庭为载体;所谓落细,是因为礼仪渗透于日常生活细节中,如对穿衣、吃饭、走路、问候语、书信格式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所谓落实,是因为礼仪落实于人生的重要环节和重大场合,如冠、昏(即婚)、丧、祭、朝、聘等,是贯串于从生到死的礼仪。在中国人文化素质大幅提升的当下信息社会,重振礼仪文化,更应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抓手和推动,形成远胜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礼仪文明成果。

  加强礼仪文化理论研究。“三礼中《周礼》广大,《礼仪》繁密,《礼记》纷错,等之未有易治者”,以“三礼”为代表的礼学经典,素称“难治”。加上文字艰涩,内容枯燥,繁缛复杂,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现代学者对传统礼仪的研究成果,相较于其他传统经典而言,恐怕还仅是冰山一角。加强礼仪文化的研究,就是要考礼制、明礼义、析礼法,更加普及礼学的经典蒙学读物,推出更多现代普及读物;要明辨其内涵、价值和现代意义,为各种礼仪的人文内涵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提供理论指导;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出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中国现代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要结合现代国民礼仪的现实需要,加快形成研究礼仪文化的本质、结构、功能以及发展规律的学科体系,产生更多有价值、有影响的礼仪文化学研究成果。

  加快制定礼仪文化发展规划及其普及工程。要在整合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运用需求出发,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仪作为建设重点,如推广社交礼仪中的语言礼仪、会议礼仪、书信礼仪、电话礼仪、进餐礼仪、谈判礼仪,银行、酒店、餐饮、服务窗口等服务性行业的待人接物礼仪规范,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大传统节庆,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启蒙礼、成人礼、新婚礼、就职礼等礼仪形式,按照既与传统礼仪相衔接又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原则,分门别类地研究制定国民礼仪标准,并编写礼仪读物和培训教材予以普及。要以区域为单位,条件成熟的都应研究设计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礼仪文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普及工程,不断提升区域礼仪文化和文明素质。

  加大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的宣传教育。重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要引起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文化界多创造凝练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精粹的影视剧、动漫片及其他文化产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公益广告、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动漫作品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及其人物历史故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宣传和培训活动,培养一批礼仪老师和礼仪培训志愿者,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培训,形成人人知礼仪、人人学礼仪的宣传教育氛围。

  加强群众性礼仪规范教育实践活动。要区别机关干部、教师、学生、医生、司机、营业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人群的特点,围绕学校、医院、旅游、商务、城管、银行等主要行业,重点在各政府办事大厅、车站、码头、机场、宾馆饭店、旅行社、医院等窗口单位,广泛开展礼仪规范教育和实践活动。要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礼堂、社区活动中心、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各类阵地,通过设置各类有效载体,积极推行礼仪规范行动。要把礼仪建设和培育好家训、好家风相结合,大力提倡家庭礼仪行为养成,注重父母礼仪行为的言传身教,将礼仪规范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使礼仪建设更具生活中的亲情和温情,实现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标签: 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礼仪;中华礼仪;国民礼仪;礼仪行为;礼仪制度;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礼仪之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9/W0201709262602741859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