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深读丨“历史机遇期”蕴含哪些深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曹东勃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23日 15:14:22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之上提出“历史机遇期”。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和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奋进历程;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历史视野,展开了一幅百川归海的壮阔历史图卷。

626bd6d3b7364f1c87cd7fe42e0e1173_th.png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在此之前,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个论断——“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之上提出“历史机遇期”。其中,蕴含了哪些深刻内涵呢?
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和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奋进历程。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今天正处于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冲刺阶段,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在党的十六大关于战略机遇期的表述中,使用了“大有作为”的前缀;在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关于历史机遇期的论断中,则使用了“大有可为”的前缀。类似的词语,既表明整个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接续奋斗的壮志雄心。
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历史视野,展开了一幅百川归海的壮阔历史图卷。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之后,又接续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正是从以20年计的“战略机遇”到以百年计的“历史机遇”、由“全面小康”而直望“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关口。
  在这个关键时刻,被唤醒的不只是一部40年改革开放史、近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近百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还有170余年中国近现代史和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从1895年兴中会章程里的“振兴中华”到1949年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1981年“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历史的行程已经把中国共产党人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然而,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这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自我意识觉醒和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跨越、从自发到自觉并不断自赋使命的过程。
其一,对执政地位的自我意识。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式确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进度过快、工作过粗的问题。对于此类情况,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习惯于按照革命时期的经验办事,用类似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难免造成矛盾的激化。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同志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有关教训并结合国内实际,针对性地撰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一重要理论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之后,首次明确对自身所处的新的位置,亦即对执政地位的自觉性判断。正是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铁必须自身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其二,对执政使命的自我意识。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党就鲜明打出了“现代化”的旗帜。在1975年四届人大开幕式上,周恩来同志仍然重申“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初,当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访问美国参访休斯顿航天发射场、访问新加坡目睹花园城市后,邓小平同志的心情是沉重的。他的体会是:“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一个样,七十年代大不一样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困难难不倒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中国共产党人。40年前,他们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精神永不懈怠。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使命和责任一以贯之的感召下,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追问、自我扬弃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对自身执政使命的自我意识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
其三,对执政方位的自我意识。厘清时代方位,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我们曾把时代主题理解为“战争与革命”,由此进一步的行动必然是备战备荒。而后,我们将时代主题的判断调整为“和平与发展”,进一步的行动则是改革开放,需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这个时代之新,并非是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维度上另起炉灶,而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出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行动指南。
  事实上,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两步走”新的伟大征程……凡此种种,都是基于对执政方位自我意识越发清晰和深化的基础上,不断调节和细化目标的进程。它折射出的逻辑是,人不可能一下子认识客观规律,只能通过不断实践来修改主观认识,使认识不断逼近真理,进而稳健而动态地实现理想目标。
  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党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深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它必然内在地要求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第二,它必然内在地要求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它必然内在地要求党始终坚持从改革的个别经验凝练出一般规律,将发展观完善为发展理念、发展思想等一系列发展的方法论体系。
  第四,它必然内在地要求党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以理性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革命勇气来应对种种挑战,并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永立时代潮头。(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战略机遇;改革开放;共产党人;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