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 理论大众化的基层探索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俞泉云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4月23日 07:53:20

更多

运用通俗朴实的语言、鲜活具体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群众所理解、接受、运用,这是新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的时代要求,也是宁波市镇海区多年来探索理论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1.jpg

  所谓理论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运用通俗朴实的语言、鲜活具体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群众所理解、接受、运用,这是新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的时代要求,也是宁波市镇海区多年来探索理论大众化的基本经验。镇海区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的做法,实际上是走了一条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之路。

  以理论通俗化推进理论大众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益明显。理论工作面对这样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如何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要不断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凝聚力;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广泛倾听不同的声音,又要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方向,引领整合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意识,使科学理论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新课题。

  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实现科学理论的大众化,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必然要求。镇海区组建了多支基层宣讲队伍,包括以领导干部为主的“初心”宣讲团、以高校老师为主的专业宣讲团和以基层干部群众为主的“红书包”宣讲团。不同的宣讲队伍面向不同的人群,以讲解、演示等方式将理论送往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学校。基层党校数十年如一日,在党员培训、支部学习、村民讲堂等活动中播撒理论的种子。街道、社区干部带头上党课,精心准备内容,提高党员群众对理论学习的重视。村委会、侨台联等群众组织各显神通,通过各自的渠道,结合地域文化、地方特色讲好理论。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讲工作中要改进文风,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骆驼街道党工委书记借着《遗梦骆驼桥》新书发布,为党员群众上课,从宁波商帮疏通水道、造福桑梓的故事,讲到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五水共治”工作,引起了听众的兴致。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达到了理论宣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通过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入解读,对各方面实际工作进展和成效的交待,对解决问题的前景展望,使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骆驼街道棚改工作任务很重,一些群众起初有疑虑。区、街道通过带老住户逛新城、看新家、算拆迁账,实实在在打消了这些疑虑,推动了棚改工作的进行。

  着力解决理论武装“接地气”问题。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就要适应群众认知特点,重视方法手段创新,探索运用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有实感、有温度、接地气。镇海区委宣传部举办“雄镇先锋”学习运动会,融合理论知识竞赛和短剧创作、即兴演讲、趣味运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澥浦镇十七房村挖掘村民原有的农民画传统,以文化礼堂为阵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传播理论,让村民在创作、欣赏过程中提高认识。

  推进理论大众化要注重方式创新

  推进理论大众化,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绽放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理论“化”大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拉近科学理论同实践、同基层、同群众的距离,使之成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遵循,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镇海区推进理论大众化的探索实践,给予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理论宣传诸多有益的启示。

  推进理论大众化,要结合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实现理论大众化,首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一个不能回应人民群众实践需求的理论,一个不能解答人民群众思想关切的理论,是不可能冠之以“科学”之名的。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宣讲工作的受众是普通群众,相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身边的问题,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在理论上讲清楚了,人民群众就会减少一些困惑和疑虑,增添一份理性和信心。

  推进理论大众化,要把理论宣传融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实现理论大众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引导群众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最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因为群众最关心的是理论的应用,是问题的解决。科学理论要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所接受,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最终还在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推进理论大众化,要求努力探索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注重方式方法创新,采取通俗化讲解、网络化传播特别是移动传播等方法途径,有效增强理论武装效果。镇海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就要适应群众认知特点,重视方法手段创新,探索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有实感、有温度、接地气。理论与群众“零距离”,就能进一步凸显其鲜明的百姓视角、百姓立场、百姓话语、百姓情怀。

  【作者为宁波市镇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 基层;大众化;基层宣讲;创新理论;科学理论;群众;人民群众;党员群众;理论宣传;地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804/W02018042327106994867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