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思想漫谈丨读书贵在“通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赵畅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05月14日 07:25:01

更多

​清朝《先正读书诀》中选录了朱子的一段话,曰:“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透最不可。”意谓“宁可十件事只搞明白九件,千万不能一件事只知晓九分”。

timg (1).jpg

  清朝《先正读书诀》中选录了朱子的一段话,曰:“十事格得九事通透,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透最不可。”意谓“宁可十件事只搞明白九件,千万不能一件事只知晓九分”。

  读书,为什么强调“宁可十件事只搞明白九件,千万不能一件事只知晓九分”?作出这般选择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搞明白九件”,充其量只是留下“一件不明白”的遗憾,但假若“一件事只知晓九分”,那么,就很有可能因为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而导致歪曲这一件事的事理,最终对这件事处于不明不白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写过一篇《瓮与缸》的文章:“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自宋朝以后妇孺皆知,说明司马光天赋异禀,处理危机的能力过人。可后来读《宋史·司马光传》,关于‘砸缸’,文字如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文字洗练清晰,说‘瓮’未说‘缸’。中国文字严谨,缸与瓮区别明显。收口为瓮,敞口为缸。战国至西汉时期已有陶制大瓮,千万别小看器口的一收一敞,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末之事,比收口大陶瓮要晚上两千年。”为此,他得出结论:“由‘司马光破瓮’到‘司马光砸缸’,从证据学角度有许多待商榷之处。细节决定成败,学者信誓旦旦告诉你的故事可能只是个影子,捕风捉影不是学术态度。”因为一字之差,而将读书治学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负面影响说到这个份上,进一步印证了读书贵在“通透”的意义。

  读书为什么要“通透”?这是因为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要从书本中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如果没有认真读书,只是浮光掠影、隔靴搔痒,那就达不到增长知识、扩大见识、提升本领的目的。

  读书要做到“通透”,则务必在下笨功夫上发力。读书真的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地读,聚精会神地读,持之以恒地读,方能有所领会,有所积累,有所长进。朱光潜先生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口诵心惟,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尤其对于一些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以及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章节、经典片段、经典之句,我们不妨花点功夫将其背诵下来,以求达到孔子所倡导的“默而知之”的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倡导下笨功夫并不是不要讲究方法和效率。事实上,下笨功夫若能和讲究方法、效率结合起来,那么,读书的效果当是事半功倍的。比如,南宋学者李侗提出,“凡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复推寻,以究其理”。初读找不到“理”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反复推寻,以究其理”。而余秋雨先生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再如,面对同一内容的阅读,我们不妨选读与之有关的不同作者的书籍,以便透过多种视角,全面、辩证地掌握其本质所在。

  “通透”读书,我们还得在越界而读、坚持杂读上下功夫。当然,这里所说的杂读,理应是在相对专的基础上的杂读、博览,从而求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效果。

  “通透”读书,最忌一味求速冒进。这种“一目十行”式的阅读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攻城略地,长驱直入”,获取信息很快,效率很高,实则“其进锐者,其退速”,因为读得稀里糊涂、如坠雾中,没有质量又哪有速度可言?读书人必须懂得这样一个常识:读书求快,务须实事求是,能快则快,不能快就慢慢来,因为有时慢也是快,慢中孕育着快的几率,这就是读书的辩证法。历史上,或许有过一目十行、过目能诵的才子,但大多数人肯定不是,也肯定不行,既然我们不是读书的“超神”,那就得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要求去诵读,去领会。

标签: 功夫;先正读书诀;著名收藏家;经典片段;秋雨先生;唐诗宋词;阅读方法;中国文字;经典;读书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805/W0201805142583957137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