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漫谈丨从亭旁起义精神中不断汲取奋斗力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杨胜杰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05月28日 08:09:53
1928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爆发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
1928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爆发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
“赤胆忠诚”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亭旁起义的爆发,体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台属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宁海中学支部,由宁海旅沪学会创建成立,直接传递着来自上海的革命圣火,在宁中任教的包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成为革命火种的坚定传播者、革命信念的坚定践行者。它体现了“革命+拼命”的精神力量。革命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抛弃一切个人利益, 把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梅其彬烈士出身地主家庭,但他自我革命,倾其所有,资助革命;叶信庄烈士大义灭亲,清算财产,纳入革命经费。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短短几个月,亭旁地区就发展党团员700余名。这体现了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大举“围剿”下,红军战士坚守阵地,以低劣装备和血肉之躯,抗击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给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包昭光等同志在被捕入狱期间,编辑《鹤嘴锄》《火花》等刊物,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组织难友学习,开展集体谈判及绝食抗议等斗争,表现出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一心为民”体现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初衷,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以及与人民和国家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家国情怀。
亭旁革命先烈舍身为民,矢志兴邦。发动起义的知识青年们走村串户,广泛开展农民运动,通过建立秘密组织“穷人会”“壁虎社”和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抗麦租、实行平粜等经济斗争,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充实了农民协会和党团力量,奠定了亭旁起义的社会基础。一心为民,就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亭旁起义的领导者大多是刚出校门的青年人,有着殷实的家境,但为了民族解放、劳苦大众,不惧黑暗势力,吹响战斗号角,毅然投身革命事业,正是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初心情怀和革命精神,让革命前辈面对敌人枪口宁死不屈、战斗到底。
我们要从亭旁起义精神中不断汲取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一要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亭旁起义精神是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积淀形成,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价值元素,是革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亭旁起义精神是开展政治信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引领。二要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坚决破除深化改革的疲劳症、传统路径的依赖症、创业激情的消退症。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树立清正廉洁形象,讲究群众工作方法,把群众满意当作工作的第一追求,调动群众积极性,集中群众智慧,努力推动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三要充分发挥实践动力功能。亭旁起义精神历久弥新,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是推动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亭旁起义精神为指引,攻坚克难,真正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为中共三门县委书记】
标签: 为民;农民协会;国民党;革命信念;无私奉献;初心;难友;群众工作方法;社会主义核心;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