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孙秀丽 责任编辑
周宇晗
2018年09月18日 07:44:45
在实现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要注意自主构建机制、引导机制和保障机制等重要因素的相互配合、协作沟通,形成立德树人的德育大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如今,越来越多高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探索多元德育教育途径,构建自主化教育机制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教育面临挑战。一般来说,德育内容应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德育内容更应该是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如果德育教育只是从书本出发,照本宣科,不顾及学生自身的情感性,就会脱离学生的发展要求。
立德树人,关怀先行。德育实践要收到应有的效果,应从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的发展出发。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立德树人要走出困境,情感应贯穿始终。德育应该具有一种享用的功能,即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幸福感是影响个体道德认知程度的重要道德情感,它直接影响着个体对道德认知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养成。高校要实现德育的深化,绝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必须积极丰富时代幸福感的内涵。
立德树人,多管齐下。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如何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工作机制,探索多元的德育教育途径,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推行自主化教育,强化自主构建机制。最积极、最深远的教育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自觉认识,要将教育在学生心中化成一种深层次的力量,就要注重自主化教育,让学生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而自主构建机制便是对自主化教育的实践。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努力构建自主建构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自主建构,强调学校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激活学生内在动力为落脚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自主组织参与相关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道德文明和思想品行修养的目标。在自主建构机制中,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发挥自身作用,对提高学生幸福感、强化自主化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努力拓宽德育载体,形成多元育人体系
以多元育人载体为基础,构建立德导向机制。立德树人是一项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实践活动,而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与此同时,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取向等也都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就给德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载体以扩大德育的覆盖面,增强德育的影响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引导,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更理性地面对开放的世界,学会自主思考、自主选择,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民族尊严感和责任感,学会民主与法制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等。所以,要开展立德树人,构建立德导向机制,就必须先广泛地拓宽德育载体,形成多元育人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精神全面健康的成长。
以多元育人载体为基础,构建立德导向机制,在全方位承载德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等各种信息的同时,使德育教育能够全方位更深入地影响学生。例如,把专业课教学、生活管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习、校园广播、报刊以及网络等诸多媒介作为德育载体,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将家庭幸福氛围建设、学校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积极构建良好的舆论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营造温馨健康的德育环境,在提升学生满足感与幸福感的同时,促使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以多样化的育人方法,建立德育保障机制。德育保障机制是全方位开展系统化德育工作,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这就意味着各高校不仅要形成全面完善的育人队伍,鼓励全员积极参与,更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育人方法,满足个体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多样化的育人方法,是系统化德育的前提。在社会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学生个人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方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运用多样化的德育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要确保多样化育人方法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品德,外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
全方位的德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参与,尤其是高校,更应全员积极参与育人工作,不仅是教师和辅导员,还包括学校的管理者。首先,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而严格的考核管理和健全的制度规范,便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其次,管理干部与后勤服务人员是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是各高校所不可缺少的,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管理是否公平、公正、规范、高效,服务是否用心、贴心、热心、舒心,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作用于思想道德教育。
在实现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要注意自主构建机制、引导机制和保障机制等重要因素的相互配合、协作沟通,形成立德树人的德育大格局,使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真正做到每位老师都是德育教师,每个课程都是德育活动,每位学生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温州大学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副教授】
标签: 树人;学生;德育教育;德育;高校;教育;德育载体;道德;幸福感;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