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保持高度文化自信: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来源:浙江音乐学院
作者:郑乐秋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20日 14:25:18

更多

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要根据文艺特征和发展规律,及时准确地把握文艺工作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着力营造好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建设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博大精深,可以概括归纳为十个方面的基本理念。

71931476627309049.jpg

  图为: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文艺地位论

  将文艺命题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和文艺工作“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进而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是对新时期文艺特殊地位、特殊作用的科学判断。特别是“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的论断,深刻阐述了中国文艺应当具有的根本属性。他要求文艺家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充分说明了文艺家的进步、先进与领先的优势与特征。

  中国文艺历来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传统。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时代主题,要充分运用文艺的启迪、引领、激励、提升作用,追问时代问题、观照现实人生、考察社会生态、深思历史大势,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深厚文化条件。

  二、文艺本质论

  “文艺为人民”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长河中并不鲜见,但习近平同志把它定义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确认它是决定“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把“文艺为人民”的问题提到了更高的层次。他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等等。这些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论述丰富、生动、具体、深刻,明确指出了我国文艺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方向,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心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文艺工作者只有跳出个体的“小我”,胸怀人民群众的“大我”,笔杆里才能流淌出鲜活生动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树立人民主体观、实践创作观、服务基层观、群众评判观,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三、文艺价值论

  作品背后是思想和价值观,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他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等,鲜明回答了以什么来引领文艺创作,怎样发挥文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功能等重要问题。他还对“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等问题提出严肃批评,为我们观察和剖析当下文艺创作价值导向提供了“显微镜”和“望远镜”。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艺育人,这是文艺的社会价值。当前,文艺创作生产空前繁荣,题材类型风格多样,更加需要把握好价值导向,坚持中国梦主题曲、爱国主义主旋律、真善美主格调、中华文化主根脉,倡导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质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四、文艺源泉论

  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底色。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审美风范”“中华美学精神”的概念,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等,描绘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底色、根基与取向,指引我们的文艺理论建设要充满中国的文化元素和理论色彩。他还强调“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这为我们繁荣发展文艺提供了更高定位、开拓了更宽视野、提出了更高要求。

  繁荣发展文艺事业,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特别是浙江传统文学艺术的精髓,汲取养分、激发灵感,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元素,丰富创作手法,推进协同创新,做到中西合璧、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五、文艺创作论

  创作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等,明确指出了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工作着力点,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没有扛鼎之作和传世精品作支撑,目标再远大,也是“空中楼阁”,就会出现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严重妨害文艺创作的生命力。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创作文艺精品,必须秉持“真、情、实、意”情怀,发扬“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哲匠精神,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自觉抵制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行为,用情感和功夫、心灵和时间、苦心和专注打造佳作、勇攀高峰。

thumb_700_325_1445411986889.jpg

  六、文艺创新论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等,指明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他还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不足。

  文艺创作是精神劳作,只有突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加强观念、内容、形式、体裁、业态等创新,艺术之树才不会枯萎。文艺家是创新的主体,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艺术家保持思想上的鲜活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敏锐度、洞察力。文艺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要促进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手法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推动文艺作品推陈出新。

  七、文艺效益论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艺的独特属性,明确了做好文艺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道明了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

  文艺作品不是普通的物质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在于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当前,确实出现了一股电影唯票房、电视剧唯收视率、出版物唯码洋、网站唯点击率的文艺政绩观,值得高度警惕。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引导创作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好作品。

  八、文艺人才论

  一个时代有什么样的作家、艺术家群体,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习近平同志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努力造就一支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等,把高素质文艺队伍建设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这为我们培育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文艺浙军”提供了重要遵循。

  “德艺双馨”是对所有优秀艺术家成功之路的科学概括。要着眼古今通、中外通、品学通、艺理通目标,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名家、大家,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业和业余相结合、各类文艺人才齐全的“文艺浙军”。浙江新的文艺组织众多、新文艺群体比较活跃,要积极探索具体化、分众化工作机制,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W020111027346073966800.jpg

  九、文艺批评论

  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优势。习近平同志把批评看作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提倡“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针对批评中存在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等弊端,他强调“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将“历史的”提到了“美学的”前面,并增加了“人民的”“艺术的”两个方面,体现了立场性、专业性、进步性,充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

  鲁迅先生说,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越是活跃开放的文艺环境,越是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越需要文艺批评秉持严肃科学、理性公正的态度,甄别良莠,明辨是非,披沙拣金,去粗取精,淘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的精品佳作,推动文艺健康成长。

  十、文艺方针论

  习近平同志提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文艺工作与党的事业的辩证关系。他强调,“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要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并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这三个层次对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基本方针进行全面、科学的阐述。这些重要思想论断是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继承、深化和发展。

  文艺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同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始终有一个立场、性质和方向的问题。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要根据文艺特征和发展规律,及时准确地把握文艺工作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着力营造好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6年10月18日理论版,原标题《繁荣发展文艺十论》,原作者 郑乐秋,编辑 吴晔)

标签: 文化强省;文艺创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xxjhjs/201701/W0201701205175518766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