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调查,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矛盾
来源:
作者:高路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6年12月20日 12:07:58
因为骂了记者,还有一段不合适的言论,清博大数据公司副总裁傅文仁将自己置于记者被打事件的旋涡之中。傅文仁随后作出道歉,但这份道歉依然没有点到问题的核心。
记者在社会中起的作用毋庸赘言,但因为傅身份特殊,有多重职业背景,傅所说的那段关于如何应对舆情的话,倒是值得社会好好讨论。
其实,舆情分析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已。问计于民,是一种舆情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一种舆情分析。倾听民意是沟通政府和民间的一种桥梁。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让舆情调查变成一种职业化的行业,以前我们要做舆情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事,得做大量的调查,走访大量的家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发达,现在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大家的看法,已经可以做到原汁原味、精准到位。
哪些是吐槽,哪些是情绪,矛盾点在哪,为什么引发这种不理性的情绪,一份专业的舆情报告会将事情的发展演变揭示得清清楚楚。不但要给出专业的分析,还要给出专业的处理意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一份专业的报告不仅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作出回应,也有助于政府部门从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分析看待并解决问题。
所以,舆情分析用得好,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施政工具。有时候,正是因为回应与处理方法不专业,结果闹出了更大的风波。事情本身不大,因为应对失策引发的次生灾害反而烈度更高。
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管多么专业的舆情分析,最终的立足点是解决问题。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自然情绪就平复了,有一个好的认知态度,群众自然无话可说。反映的问题对的虚心听取,不对的做好解释工作。让老百姓满意,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取决于你怎么反省自身,怎么对待别人。有些问题一时半会理不清楚,短时期里得不到解决,好的舆情分析就会为最终办法的出台,留下时间和空间。
从傅文仁的言论看,他建议有关方面不要去正面回应问题,而是要侧面煽动网友去质疑记者的身份、动机等,从而消解掉社会对于记者被打以及营养午餐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拿他的话说,就是“把火引到记者身上”,并斥被打记者为SB,这就不是舆情调查所要求做到的客观公正,不是在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矛盾。
傅是用投机的方式对待舆情分析,甚至把分析当成了找破绽混水摸鱼的一种办法,用他所谓的专业分析,来告诉有关部门如何在不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舆情。这种办法短时间里看起来有效,但长期看并不利于形象的树立。一个不诚恳的应对所引发的后果远远超出一般的想象,傅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回应,反而会让地方政府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标签: 舆情分析;政府部门;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