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读丨在2016最后一天展望中国电影 请多点真诚和敬畏

来源:浙江在线评论员
作者:肖纯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2月31日 18:42:06

更多

电影市场其实没什么玄乎,最大的真实正是来自于观众,我们的电影票就是一张张选票。电影人想得到观众的选票,除了对艺术的敬畏、对观众的真诚,再无其他出路。

  对2017年的展望,需要基于对2016年的梳理,但这并不是一个让中国电影人愿意回首的年份。2015年异常红火的市场行情,让很多中国电影人有理由对2016年信心满满。虽然2016年最终票房勉强超过了2015年,却离年初夸下600亿的海口甚为遥远。

  产业和财经分析师用“神话破灭”来形容中国电影2016年的惨淡光景,需要特别指出,所谓的“神话”“衰败”都是形容票房市场的,并不是涉及电影内容和艺术创作本身,后者从来没有“神话”,更谈不上“衰败”。

  在人们为2015年票房弹冠相庆时,可能忘记了2015年本身就是中国电影的创作大年:《闯入者》《十二公民》《刺客聂隐娘》《大圣归来》《烈日灼心》《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山河故人》《一个勺子》《师父》《老炮儿》。这些电影要么属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要么属于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p2349202305.jpg

  诚然,电影创作周期长,确实存在大小年的问题。2016年如果是正常回调可以接受,但烂片的报复性袭击则完全无法宽容。当国人满怀期待指望冯、张这些昔日的金牌导演可以为2016年的中国电影压压惊时,谁知最后也歪了楼。冯与王思聪的骂战完全盖过了电影本身的风头,张的电影则陷入不惜代价封杀负面评论的嫌疑。前几天某网文只是为其说了几句好话,就引得网上骂声一片,最后《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呼吁:中国电影应有容忍“一颗星”评论的度量。

  说到这里,笔者仿佛也跑偏,对艺术的严肃讨论,沦为对八卦的调查报道。时代在发展,电影早已登入第七艺术的殿堂,电影人也绝非古代那些下九流的戏子。他们是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的神圣使命。无论如何,他们很多已经是社会精英、是体面人。不是说体面人就一定要端着说话,起码不要动不动开撕,助长社会戾气吧?

  百度一下“中国电影为什么不行?”原因多半会说“管得太严”“没有分级”等。这是非常懒惰和不负责任的托辞。伊朗对电影的管制近乎恐怖、题材严重受限,伊朗电影大多只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却成就了世界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刚刚过世的伊朗导演阿巴斯一个人在三大电影节斩获的奖项,可能比中国那些名导加起来的总和都多,阿巴斯后来宣布不再参选,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p2386231460.jpg

  说点近的,就说今年的《湄公河大案》,凭借对主旋律的创新,赚得盆满钵满,赞誉也是口口相传。纵使特技炫目,却还是不足以跟好莱坞正面PK。打动我们的其实是电影人讲故事的真诚,以及形象塑造的丰满。很多人都对“哮天犬”印象深刻,一只不会说话的狗,都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力证明了中国不缺好故事,也不缺把故事讲好的人。

  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时,曾用《三傻大闹宝莱坞》与印度人民拉近距离。试问如果有别国领导人访问中国,让人家国家的元首用什么中国电影跟中国人民套近乎?传奇性很强的印度电影,剧情一般有点扯,还时不时来段歌舞,叫观众超级出戏。哪怕这样,不仅在印度,印度电影在中国也被很多业内人士津津乐道。原因也简单:无外乎是对生活的讴歌、真善美的弘扬、加上精美的制作。

p1573046262.jpg

  伊朗电影和印度电影的成功秘诀,很难吗?跟所谓的尺度有关吗?从伊朗与中国两国的电影博物馆中,不难找到答案。中国电影博物馆气势恢宏、运用新技术、各种高大上,把电影博物馆当科技馆或主题公园也没问题。笔者在德黑兰特意走访了伊朗电影博物馆,偏僻、冷清,却有种难以名状的仪式感。那是一栋历史建筑,周边围绕着草坪、书店和咖啡厅,那也是伊朗知识分子的聚会场所。在那里我明显可以感到一种向上的理想,以及对艺术的敬畏。一些中国电影人,恰恰缺乏对艺术的敬畏感。总觉得中国观众人多钱少好欺负,如今观众毫不留情地用票房做出了回答。

  几乎在我造访伊朗电影博物馆的同时,郭敬明在《爵迹》的最后一场路演上,几乎是哭着说:“你们要我死了才好吗?”很不幸,他的话在网上引发了更大的负面评价。《爵迹》票房 3.88 亿,制作成本达 1.5 亿,投资方难以盈利。从2013年到2015年,这位新秀导演以《小时代》系列拿下17.9亿票房。尽管其电影的价值观、表现手法引发强烈争议,但他还是被奉为营销神人,对其粉丝效应引发的巨大赢利前景深信不疑。

  平心而论,电影的制作本身谈不上诚意,也许是资本的风口让年轻的电影人失去了应有的清醒,而这绝非个例。如果有人准备拿“资本”说事,恐怕又是懒惰的思维。浮躁的不是资本,是人心。资本是中性的,健全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规章约束,资本完全可以繁衍出良善与美好。隔壁的韩国电影就是明证。这个面积和人口都与中国浙江省接近的国家,制造出韩流文化的洪荒之力,笔者无须多渲染,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p2380179410.jpg

  值得期待的是,已经有很多年轻电影人“言必称韩国”,要知道之前大家都“言必称好莱坞”。这既是对韩国电影的肯定,也是对自身理性的清醒回归。其实学习韩国电影没什么好丢脸的,只要埋头耕耘,在中国自身的文化厚土汲取养分,超韩赶美绝对指日可待。文化自信,中国还是应该有的。

  2016年票补力度小了很多,之前票补虽然能够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但“亏钱赚吆喝”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让票价回归正常价格,让影片在市场上优胜劣汰,是一种冷静的体现。尽管如此,票房造假现象也屡禁不止。可见中国电影市场挤泡沫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电影市场其实没什么玄乎,最大的真实正是来自于观众,我们的电影票就是一张张选票。电影人想得到观众的选票,除了对艺术的敬畏、对观众的真诚,再无其他出路。

trim.jpg

标签: 中国电影;电影人;票房;观众;韩国电影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612/W0201612316219968441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