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实向虚”别错怪了互联网经济,有些概念亟需厘清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肖纯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1月08日 16:25:00
创造并生产满足需求的产品,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具有创新基因。
“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在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为互联网经济正名。
我们需要这种声音。对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等概念,最近总被人提及,也总能引发激烈争论。但很多人并未厘清其中的概念,甚至存在严重的误区。有些人一提到所谓的“虚拟经济”,都会把矛头对准互联网经济,责怪电商的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破坏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等。
事实上,经济学并没有明确划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只是后来人们说得太多,就约定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经济,更多是在金融市场,一言蔽之就是钱生钱。除此之外的都可以算实体经济。
生产制造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环节,产品流通也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环节。在流通的性质方面,实体店与网店并无太大区别,只是销售形式不同。相反,互联网大大提高了实体经济的效率,在宏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除了互联网,房地产也屡屡成为脱实向虚的替罪羊。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房价的第一轮上涨始于本世纪初,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却是这两年的事。这也说明了脱实向虚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复杂原因。
几年前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过量投资产生了大量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畸形催生了大量需求,这些需求为本该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商品又找到了市场。商品供应增加,价格战开打,利润不断下降,最终资金逃离,流向利润更高的领域。准确地说,不是实体经济不给力,而是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不行了。
矫正供需错配,增加有效供给,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也为接来下实体经济突围指明了方向。下一阶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须向纵深推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淘汰落后生产力。
真正需要破实体经济的困局,还是得增加有效供给。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本质都离不开创新驱动。创造并生产满足需求的产品,甚至能创造出消费者的新需求。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具有创新基因,应该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创造出更多希望。
企业不分虚实,但是有好坏。由于互联网企业与资本市场关系更为紧密,有的甚至不惜用“庞氏骗局”来圈钱。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沉溺于“讲故事”,而不是像很多传统企业家那样扎扎实实耕耘。但这无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下,而属于金融投资领域的泡沫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加以警惕。
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等关键词,在过去两三年中,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和争论。可以预见,它们在未来几年也还会热下去。唯有正确认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发展。说具体一点,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保证持续的创新驱动,以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勇气。
标签: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互联网企业;创新驱动;结构性;价格体系;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