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律师告小品“地域歧视” 怎么看着这么业余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然玉    责任编辑 肖纯
2017年02月09日 20:03:39

更多

针对一个小品中的口音而起诉,可说是典型的滥诉。这类奇葩诉讼,极大浪费了公众注意力以及有限的司法资源,其除了制造喧嚣一时的谈资之外,别无意义。

  1-1402131AA3-50.jpg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疑似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张华山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对此,有市民认为,律师或有炒作之嫌。“难道说操京片子就是黑北京人了?作品只是作品,不能对号入座!”

  虽然节目方已经一再出面解释、道歉,但是小品《取钱》所引发的地域歧视风波,时至今日仍旧未能平息。而最新动态是,有律师揪着此事不放,正准备起诉索赔,要求相关方面“向所有河南人各赔1元钱”……当然了,该消息一经曝出,便迅速成为网络冷嘲热讽的素材。这一轮戏谑调侃,颇能代表人心偏向:如果说,原作品中那几句“带口音”的台词,尚且令不少民众觉得有所不妥;那么,张律师此次来势汹汹的起诉,则似乎正让整个事件的舆论走向发生逆转。

  按照张律师的说法,小品《取钱》的过错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也即“地域歧视”和“侵犯名誉权”。在这两者中间,所谓“地域歧视”一说实则并不是法律概念,因而天然不能构成为正当的诉讼理由。再者说,原作品到底有没有“地域歧视”,其实也很难说。按照常识,“地域歧视”必须是指对被歧视人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就此而言,郭冬临的小品,并没有针对特定群体发表任何直接的“负面评价”,更没有损害特定个体的利益、声誉,并不存在明显的恶意。

  相较于涉嫌“地域歧视”的道德指摘,张律师所抛出的原小品“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之说,更是显得无比业余了。按照现有法律规定,“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这专指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说某某地方、某某省份的人被侵犯了名誉权,这在法律语境里是不成立的!除此,要认定侵犯名誉权,还必须满足“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者名誉造成严重损害”的条件——试问,郭冬临的小品,“严重”伤害谁了?

  律师的身份,煞有介事的起诉,这一切看起来都有模有样。可是,考虑到这其中种种极其业余的说法、做法,我们终究会发现,这一事件从头到尾都与法律毫不沾边。在此事中,张华山律师既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也没有合适的诉讼理由。更不用说,在完全未获得当事人推举、授权的前提下,他根本没有权力代表河南人发起“代表人诉讼”。有鉴于此,其实可以想见,他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很大概率会被当地法院拒绝受理。

  毋庸讳言,针对一个小品中的口音而起诉,可说是典型的滥诉。这类奇葩诉讼,极大浪费了公众注意力以及有限的司法资源,其除了制造喧嚣一时的谈资之外,别无意义。

标签: 地域歧视;名誉权;小品;律师;河南人;诉讼;起诉;北京电视台;华山;作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2/W0201702095955084982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