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医改离不开医德教育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逯海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07日 21:17:45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倡导医德教育,对于规范医疗行为、调节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大有裨益。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医院、医改的话题仍然炙手可热,曾对医改说“不满意”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近日接受采访时就建议,医改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医德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改的内容不少,相比往年更强调了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比如提到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笔者找了一圈,在报告里并没有发现“医德”二字。那是不是说搞医改不用提医德建设了呢?显然不是!笔者认为,医德建设是新医改应有的题中之义。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咱们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最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给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也需要医生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高尚医德。光服务态度好,而医术不过硬,解决不了病人的痛苦;相反如果医生的医术很高,但是不肯为病人全力施术,也是无济于事的。医术和医德,正是让医改取得期望效果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不过目前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医务人员中违反医德的情况时有发生,就如钟南山院士所说,市场逐利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也存在,这就导致了医疗人文精神的缺乏。现在的体制是市场化运作,医院自己养活自己,医疗也是逐利的温床。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倡导医德教育,对于规范医疗行为、调节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大有裨益。
那么在当下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医德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祖国传统医学中寻找。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祖国传统医学也非常看重医德。如明代医家龚廷贤《医家十要》的“第一要”便是:“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书中也从职业角度对医者以“仁心”立术立业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对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华夷愚智”,都要一视同仁。正是这样的仁心仁术才造就了一代代济世良医。
其次,好的医德离不开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专业性也是医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疗服务,要求医生必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这迫切要求医生要有刻苦钻研精神,及时了解医学发展的动态,把握吸收新理论、新技术,尽可能多掌握与医学有关的新学科知识,做到医术精湛。
良好的医德外化为行动之后,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细致询问病情、耐心解答病人的疑虑、认真的术前术后谈话、负责的治疗方案讨论;也可以是医患谈话间必要的停顿、医务人员娴熟轻柔的动作、恰如其份的表情、整洁大方的服饰;还可以是如及时准确的病情记录、科学规范的病历处方、求是创新的医学叙述、目的明确措施有力的防疫报告。
这,不正是我们的医改想要呈现的效果吗?
标签: 医德;医术;医务人员;祖国传统医学;医生;医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