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丨比“奶粉钱”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口素质与结构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12日 20:03:48
解决生育二孩的“奶粉钱”不难,难的是解决中国人口质量与结构问题。不把人口质量与结构放在优先解决的位置,撒多少“奶粉钱”,都不可能有一个高素质和均衡的人口结构出现,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领跑世界的实力出现。
“中国的人口问题不缺数量,不光是现在不缺,未来几十年,未来一百年都不会缺人口数量。”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表述的一番话。王培安对于与“不缺数量”相对应的“缺什么”,委婉地回避了“缺质量”这个潜在的关键词,而是用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口的素质,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中国人口的结构问题”的表述,从而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在全面放开二孩之后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并未“刺激”出来的情况下,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的一番话,还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如今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瓶颈,不少说法都提到“人口红利”的渐次消失。说到全面放开二孩,都在讨论怎么“激励生育”。整个社会似乎潜藏着一股傲娇情绪——给红包,给福利,给我一个生得起、养得起的条件。
不缺人口缺素质、缺结构,这是一句既现实、又前瞻的大实话。但是这句符合中国社会人口现状的大实话,如何与现行生育政策对接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结果,这是摆在顶层设计者面前的严肃命题。
当今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普惠普享的政策,虽然释放了大量有良好物质和教育条件的人口生育意愿,但从整体生育人口的比例上来看,不可能撬动质与量的比例,也不可能拉动城乡、性别比之间的均衡。
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点破的问题,在一片“奶粉钱”的吆喝声中,是有清醒意义的。当今社会流传着一种情绪就是,一说放开二孩,就傲娇了,说我生不起,你得补助我,不补不生,少补少生。甚至一些越生越穷的家庭,有一种生得越多贡献越大的付出感、牺牲感、委屈感。这种傲娇,有点挟“人口红利”向政策伸手的意思在里面。这是无助于推进人口质量与结构的有效调整的。
中国的人口红利,最需要强化的是人口素质红利。未来中国,不可能永远输出简单产品,当然也不可能永远需要并输出简单劳动力。中国未来在世界之林的发展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而人口素质、质量,最根本的基础是教育和经济的实力。那么,在未来一百年也不缺的人口数量面前,在整体的教育和经济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实面前,眼下最需要“刺激”生育意愿、鼓励生育的主体,包括既具物质生活打底、更有知识结构的家庭。
几十年的独生政策,执行最到位的是城市人口,尤其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口,整体素质水平不错。而在一些经济、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人口结构、人口的整体素质则是参差不齐,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失衡现象。这些既成事实的过往,需要下一步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力调整,才能逐渐得到弥补的,而且这个过程将相当之漫长。
普惠性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中国现阶段根据人口发展进程作出的重大调整,也是给社会成员生育意向、生育权利的一次惠权利、惠民生的松绑。但是从必须调整出的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来看,这个调整,还需要具体的细化。如何让更多家庭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这是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事实证明,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家庭,对于生男生女最不在意,这类家庭不仅有基本的抚养条件,而且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与氛围。此外,如何把这个群体的生育意愿更多激发出来,这是早晚需要面对的问题。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这方面的特殊政策,中国社会将这个特别的政策作为共识,相信不会有太多的难度。相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这对改善现有人口的整体素质是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的。
需要区别开来的是,高素质家庭与人口,不等于高收入家庭与人口。钱不能决定孩子的素质,而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于孩子的素质、对于人口的质量,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更大。这也是人类人口发展质量的大概率共识。
解决生育二孩的“奶粉钱”不难,难的是解决中国人口质量与结构问题。不把人口质量与结构放在优先解决的位置,撒多少“奶粉钱”,都不可能有一个高素质和均衡的人口结构出现,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领跑世界的实力出现。
标签: 生育;人口;政策;人口素质;教育;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