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丨知恩图报 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能量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肖纯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3月13日 17:22:57

更多

感谢杨东恩,让我们再一次确认了世间的美好。毕竟黑暗无法驱散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训,在当今却渐渐失去了色彩。但54岁的宁波环卫工人杨东恩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样的善举离我们并不遥远。而这一切缘起于45年前的杨东恩感激老师为他垫付了2.5元的学费,他从此更加相信了人与人间的真情与社会的美善。

  2.5元的学费,是“滴水之恩”。可能在很多人看来,45年后杨东恩的2.1万捐款,算不上“涌泉相报”。但对一名环卫工人而言,2.1万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何况,绝大多数人对于曾经的“恩”,舍不得倾其所有来回报。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东恩并非只回馈当年帮助过自己的老师,而是将这笔钱用于助孤、助老及扶助贫困重大病患者,也就是报答全社会。这样的境界更加深远与宽广,也愈加值得鼓励。

  曾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未将“感恩”置于重要位置,社会风气失范变味,让我们延续了千年的美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尤其是当下社会,一些人内心无爱、煽风点火,导致很多人不敢轻易相信别人、更不会心怀感恩。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财富迅速积累,某些人暴富后毫无社会责任感、绝口不提感恩,不但不回报社会还炫耀夸大自身作用。这些畸形的心理污染了社会风气,导致公德缺失、人情冷漠。

  诚然,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隔三差五就会曝出人心冷漠、不懂感恩的新闻,也正是类似事件的不断曝出,很多人才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感慨于道德秩序受到空前冲击,继而使得唱衰成为公共空间里的主流。久而久之,自私失德居然成了很多人的处世之道?

  对于道德滑坡的结论,也许不能完全否定。尽管如此,这个社会也确实不乏杨东恩这样的正能量的故事。杨东恩的感人故事,更说明了感恩不分高低、尊卑、贵贱,提醒普通人切莫以为善小而不为。感恩本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毕竟人是作为脱离愚昧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生命个体。谁在一生中没获得过帮助?常怀感恩的心,善行报答社会,是每个人为所当为。

  淮阴侯韩信千金赠漂母,回报落难时的一饭之恩。陈毅元帅亲手为老母洗尿裤,报答慈母的养育之情。哲学家康德指出,感恩是崇高的义务,不仅是以情动情的情感和心态,更是以德报德的行动和责任。可见知恩图报是古今中外的共同传颂。

  感恩之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度量衡,也是检验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试金石。为此,很多国家重视感恩教育、弘扬感恩文化。中国作为大国,更应成为感恩的世范。知恩图报能成风化人,无论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坚定文化自信,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滴水之恩看似微小,一旦形成涓涓细流,可以汇聚出善的海洋。感谢杨东恩,让我们再一次确认了世间的美好。毕竟黑暗无法驱散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面对道德不断被唱衰的声音,与其用冷漠与怀疑加入合唱,不如怀着温暖去改变。期待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给予更多人对感恩的相信与坚守。

标签: 感恩;环卫工人;煽风点火;社会风气;度量衡;缘起;高级思维能力;社会主义核心;学费;社会责任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3/W0201703135596073245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