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证折车款”折出了什么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杨立波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19日 11:53:48
当营销商把这个社会的人群按照身份不同,贴上“官员”与“平民”等身份标签时,就会将本已脆弱的人际关系撕开又一道新的伤口,与国家法治治理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南辕而北辙,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格外警惕。
“拿出公务员证,购买某品牌的汽车就可以比没有证件的人享受更多优惠。”这不是戏言,而是默认的“行规”。《法制日报》记者经过连日调查走访得知,在销售某品牌汽车过程中,厂家会在原有优惠基础上根据指导价给予公务员群体“特殊”折扣。
尽管汽车销售商卖的是自己的车子,属于行使“处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有权选择自己的车子怎样卖给客户,符合市场投资和消费多元化趋势,属于自主市场营销策略,本“无可非议”。比如,“针对公务员群体采取特殊政策,一方面是因需要建立品牌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务员等群体社会地位高且收入稳定,二次消费和转介绍能力强,值得投资。”但是,笔者仍然认为,营销策略也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不能偏离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否则,按照公务员身份推出“特殊政策”的营销策略,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等、无差别对待”的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价格歧视。
说到底,营销商看重的不仅仅是公务员的“品牌形象”和“收入稳定”,而是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一句“相对而言,警官证、法官证优惠幅度会更大”就足以证实笔者的判断。毕竟,警官和法官手中掌握着侦查权和审判权,商家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警官和法官打交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旦发生纠纷,这些享受购车特殊政策和特殊折扣的警官和法官自然会“投桃报李”,给予这些商家法律上的特殊政策和特殊折扣。这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就会大打折扣。
由“公务员证折车款”,让人想起行政级别贷款——“级别划信用”。2006年,某银行山东、河北等部分分行“下文”规定:级别相当于副处级(含)以上的人员,最高可循环信用贷款30万元;科级则可贷20万元;级别与一般公务员相当的人,则能贷10万元。级别越高,信用越高,难道普通老百姓就没有信用?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逻辑。一个人的信用取决于一个人的品德,与担保相联系的还贷能力,与行政级别没有必然的关系。明眼人一看便知,银行看中的是级别背后的权力,即级别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能实现资本与权力的双赢。
我们社会的进步,是因为我们不再是依靠天生的身份与权势,而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劳动,在契约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从身份到契约,我们人类的文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今天,当我们看到在契约中某些商家凭借手中的财富公然对公务员身份格外恩赐,而对另一部分普通人群“惩罚”时,不能不感受到一种悲哀。
由此可见,“公务员证折车款”折出的不仅是简单的营销策略,当营销商把这个社会的人群按照身份不同,贴上“官员”与“平民”等身份标签时,就会将本已脆弱的人际关系撕开又一道新的伤口,与国家法治治理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南辕而北辙,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格外警惕。
标签: 公务员;特殊政策;营销策略;商家;法官;信用;公务员群体;公务员身份;折扣;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