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最长的路,是“水论文”的套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之殷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5月08日 07:29:21
本科生阶段的学习还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阶段,如果总是想着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学术研究任务,长此以往,套路深了,学术创新能力和科研热情却也在套路中消磨殆尽了。
“毕业论文写得怎么样了?”大四毕业季即将来临,这个问题成为同学们见面的问候语;回答却是心虚的一句“不知道写什么” “想个好写的到时候水一水吧”。几乎所有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截止日期快到了,论文还是憋不出来,于是就在deadline之前用一个通宵写出几万字搞定。这也就是大学“黑话”中所谓的“水论文”。
在不知写什么又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怎么写出一篇至少是看起来不错的论文,得个不错的分数甚至是高分呢?听听师兄师姐的经验,总结来说,大概有这些“技巧”:一是增加字数,在不能保证相对质量优于其他同学的情况下,起码让论文以绝对的字数优势在一众论文中脱颖而出;二是最大可能填充无意义内容,文献综述、附录、引言、导语等都是适合注水的好模块;三是“借鉴研究成果”——搜索论文数据库的论文,找十几二十篇文章把它们的内容重新改写,换汤不换药整合进论文中。如此一来,一天写出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不再是梦想。
同学们之间老是用一句话互相调侃: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用套路水论文,很多人都批评过这个现象。不过作为学生的一员,我觉得这种现象只从学生主观角度批判是不够的。
首先,中国本科院校每学期要求选修的课程数量偏多,论文要求的总数量和字数不太合理。以北大为例,一位同学一学期为了修满20学分(毕业要求)大概要修十门课程,大多数课程都会有读书报告、期中论文、期末论文多种评分方式,相加起来一学期论文数量多时高达十几篇。论文字数的平均要求大概是8000字,合计就是接近十万的数量。作为一名本科同学,每学期完成近十万字的文字,而且涉及十个研究方向,不论是时间还是精力的分配上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其次是大学课程中论文的评价标准依旧很僵化。虽然几乎所有老师课堂上都强调论文要求文辞简洁、逻辑清晰。但是大多数课因为老师和助教无法仔细批阅每个同学的作业,论文字数还是基本与分数成正比。学术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字数成为了衡量同学们投入时间和学术态度最简单粗暴的评判指标。
同时,中国大学中对于“套路式写作”的惩罚偏轻,课程作业不是被发现全文抄袭一般不会采取惩罚措施。获益与风险的不对等也让同学们怀着侥幸心理用“套路”应付一切论文。美国很多高校引用4个发表过的连在一起的单词而没注明出处就被认定抄袭。如果有一天,中国高校也采用这样严厉的惩罚措施,相信同学也会选择把更多时间放在研究过程中,把论文的重点放在观点创新上。
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需要日积月累。本科生阶段的学习还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阶段,如果总是想着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学术研究任务,长此以往,套路深了,学术创新能力和科研热情却也在套路中消磨殆尽了。
标签: 同学;套路;学术研究;惩罚措施;学期;课程;抄袭;搬运工;引言;论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