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说丨 端午粽里的家国情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5月30日 09:16:14
端午节的这枚粽子里,就饱含着家国情怀的忠诚与担当,其味悠长,值得一品再品。
包粽子,佩香袋;插菖蒲,赛龙舟……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过端午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方式永远不变,这就是粽子永远担当主角;端午的来源有多种版本,但有一个版本永远不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有过无数次外来的武力与文化冲击,却始终文明不坠文化绵延。对于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代代传承,呈现的就是一个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傲然挺立的自信。所有这些,都源于家国情怀。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家哪有你……中华儿女就是这样,无论传到哪一代,无论走到哪里,总会通过端午节的这一枚粽子,激活传统、唤起记忆,把五黄之“黄”,图腾在脸谱上;把龙的精神,图腾在血液里;把粽子的谐音“忠”,图腾在心灵中。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绵延不绝。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国歌中“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代代中华儿女谱写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历史赞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今天,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每个中华儿女都更深切地意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真正感受到国家好、民族好,小家才会好。
家国情怀,不仅是对一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奉献。端午节的仪式感,或许还停留在千百年来的习俗之中,但是根植在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却是在逐代升华的:爱家园、爱家乡、爱祖国。端午节的节庆习俗,已经融入文化自信,催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早在2300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发出了那声著名的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追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文化认同、责任担当,中华儿女才把创建共同幸福未来的追求当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征程,才能凝聚顽强拼搏的力量,才能练成宽阔博大的胸怀,才能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行,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端午节的这枚粽子里,就饱含着家国情怀的忠诚与担当,其味悠长,值得一品再品。
标签: 中华儿女;粽子;中华民族;中国梦;传承;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