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新闻评说丨 端午粽里的家国情怀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5月30日 09:16:14

更多

端午节的这枚粽子里,就饱含着家国情怀的忠诚与担当,其味悠长,值得一品再品。

1.jpg

  包粽子,佩香袋;插菖蒲,赛龙舟……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过端午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方式永远不变,这就是粽子永远担当主角;端午的来源有多种版本,但有一个版本永远不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有过无数次外来的武力与文化冲击,却始终文明不坠文化绵延。对于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代代传承,呈现的就是一个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傲然挺立的自信。所有这些,都源于家国情怀。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家哪有你……中华儿女就是这样,无论传到哪一代,无论走到哪里,总会通过端午节的这一枚粽子,激活传统、唤起记忆,把五黄之“黄”,图腾在脸谱上;把龙的精神,图腾在血液里;把粽子的谐音“忠”,图腾在心灵中。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绵延不绝。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国歌中“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代代中华儿女谱写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历史赞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今天,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每个中华儿女都更深切地意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真正感受到国家好、民族好,小家才会好。

  家国情怀,不仅是对一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奉献。端午节的仪式感,或许还停留在千百年来的习俗之中,但是根植在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却是在逐代升华的:爱家园、爱家乡、爱祖国。端午节的节庆习俗,已经融入文化自信,催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早在2300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发出了那声著名的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追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文化认同、责任担当,中华儿女才把创建共同幸福未来的追求当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征程,才能凝聚顽强拼搏的力量,才能练成宽阔博大的胸怀,才能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行,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端午节的这枚粽子里,就饱含着家国情怀的忠诚与担当,其味悠长,值得一品再品。

标签: 中华儿女;粽子;中华民族;中国梦;传承;版本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5/W0201705303324469700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