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评丨高考作文背后的人生思考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吕苏娟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6月08日 07:25:28

更多

如何读好“人生三本书”,走好未来人生路,也许就是浙江高考作文留给考生们最深的思考。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果然不出所料,第一个重磅热点——高考作文题一出,顿时引爆了网络。

  全国卷“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上海卷“谈谈对‘预测’的思考”、重庆卷“重读长辈这部书”……或与时代接轨,或与生活接轨,但都考验着学生超越书本之外的认知。其中,浙江的高考作文题——有个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尤为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一方面,在于一脉相承。翻看浙江高考命题,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再到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以及去年的“虚拟与现实”,无不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跳出学生身份,去看待这个世界。而正是这样的命题,让浙江学子学会去更好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另一方面,在于叩问现实。该题来自于江苏如皋作家卢新华的一篇文章。作者大一时曾因《伤痕》一文蜚声文坛,一夜成名。但成名之后,他先后历经作品反响一般、经商失败、出国打工卖苦力等挫折,最终明白了“人生要读三本书”的道理。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出了三大问题:出名真的要趁早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就是真赢吗?人生真正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卢新华的“人生三本书”,其实指向的是书本知识、自然与社会和自己的心灵三个方向。人们学书本知识应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与社会,而更好地认识自然与社会是为了自身心灵的成长。现实中,考生学书本知识不少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认识自然与社会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成功”。至于自己的心灵,空或满似乎并不怎么影响生活。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他们如果不认识自己,不知道如何丰富自己,又何谈为祖国的未来作贡献?立足于此,在孩子走向人生下一个阶段前,浙江高考作文适时为他们提了一个醒,敲了一下钟,也不失为有益之举。也许,这样的敲打并不能被所有考生所理解,哪怕只有一部分考生理解,也弥足珍贵。

  在影片《神奇女侠》中,女主角看到了人性的贪婪、丑陋、脆弱,却依旧义无反顾地为拯救人类而拼搏。因为在她看来,重要的不是值不值得,而是你相信什么。这就好比一些人质疑高考是人生的独木桥一样,重要的不是高考值不值得,而是你是否相信在这条路上,可以收获知识、收获思考、收获成长。

  如何读好“人生三本书”,走好未来人生路,也许就是浙江高考作文留给考生们最深的思考。

标签: 人生;高考作文;考生;书本知识;思考;浙江;心灵;人生路;收获;浙江高考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6/W0201706082547422850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