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丨总有人一群人,对热的感受比我们更强烈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栗中西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7月13日 17:18:32

更多

在今天这个崇尚科技、人人都在追求用脑力掀改天换地大风暴的时代,酷暑天气意想不到地创造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科技被屏退,一种直接带来视觉冲击的劳动之美得以登场。也许未来全面智能化时代,体力劳动都将由机器代替,我们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张汗流浃背的脸庞,但是这种劳动之美,终将长久地被怀想。

  7月12日是入伏头天,我省多地气温创下今年新高,杭州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加西亚·马尔克斯提《百年孤独》时说,如果不热的话,这本书就不会有意义。他在书中描写了一个炎热的马孔多镇,当吉普赛人给这里的人带来冰决时,从未见过冰块的他们竟然不知其为何物,奥雷良诺的父亲说那是钻石。而奥雷良诺第一次触摸冰块时,竟然像是在摸一块被太阳晒得发烫的石头。他说:“煮开着呢!”

  在书外,炎热也在产生它的意义。随着全国范围内高温晴热天气的来袭,气温也在刷新大家身体的感受,虽然绝不至于热到不知冰为何物,也足以热到怀疑人生了,然而城市里总有一群人对热感受比普通人更强烈。比如在超过50摄氏度的绝缘斗臂和水泥电线杆上安装变压器的电工们,比如站在千岛湖上70摄氏度的甲板上打捞垃圾的打捞队队员们,比如在38摄氏度的蒸烤中挥臂扫街的清洁工们……

  浙江新闻客户端现在就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人们,持续讲述他们置身“热火街头”的故事。类似报道是每年高温或者严寒极端天气常见的常规话题,但是当记者的笔触和镜头将他们在极限条件下的身体状态呈现出来时,还是令人感到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不可避免地想要送上敬意。

  这种聚焦和致敬并不是某种泛滥的煽情,它为大家提供了观察城市的另一个视角,正是那些在难以忍受的高温天气下作业的人群,维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使得其他人吹着空调工作或喝咖啡,成为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劳动模范座谈时曾经说,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朴素的道理背后不仅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天然尊重,而是具有社会学、经济学层面的深层缘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第一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瞄准了底层劳动者改变生活的决心,创立了专门的穷人银行,大获成功,实现了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温下的劳动者很少是有钱有闲阶级,城市清洁工还常以中年以上群体为主,比如采访中提到的59岁的嘉善张师傅,不顾儿子反对,要用劳动减少家里经济负担,填补了大多数年轻人不愿干的城市“美容师”的岗位。所以说,愿在高温下坚守岗位,源于一个劳动者对职业的道德,更源于每一个个体追求更好生活的决心,这股决心驱动着社会向前。

  正视城市体力劳动者群体改变生活的决心,把这种决心当作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来呵护,同时为这个群体创造更完善的劳动环境,是使聚焦、致敬摆脱煽情嫌疑,最终实现升华的一种必要的路径。

  在今天这个崇尚科技、人人都在追求用脑力掀改天换地大风暴的时代,酷暑天气意想不到地创造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科技被屏退,一种直接带来视觉冲击的劳动之美得以登场。也许未来全面智能化时代,体力劳动都将由机器代替,我们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张汗流浃背的脸庞,但是这种劳动之美,终将长久地被怀想。

标签: 高温;民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07/W0201707136201345686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