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Ⅱ》:国家英雄主义怎么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7年08月10日 19:47:05
你可以不屑于《战狼Ⅱ》的成功,你也可以不屑于“国家英雄主义”,但请你一定要扪心自问:离开了国家,你还能拥有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举起一面中国国旗,一群人活了下来。
举旗的人是中建利比亚分公司哈德拉项目实验室主任王守合,也是电影《战狼Ⅱ》中最后一个场景中冷锋的原型。
这是真实事件的电影演绎,却意外成了一大批键盘侠的“喷点”。
8月19日,《战狼Ⅱ》电影票房逼近40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而与之相对的是,网上对其所渲染的“国家英雄主义”的一片骂声,此起彼伏。
骂惯了华语电影的人,忽然碰上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且可媲美好莱坞大片的国产大片,习惯性的挑刺,其实并无不可。毕竟再好的电影,也有瑕疵。
但那些认可欧美大片“个人英雄主义”,并以此来抨击《战狼Ⅱ》所弘扬的“国家英雄主义”的人,却让人理解不能。敢情只能个人当英雄,国家就不可以?不是说好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吗?
而细究他们的言论,不难发现一些诱因:盲目崇拜西方、根深蒂固的自卑、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当然也确有因电影本身有“瑕疵”而发声的。
在《战狼Ⅱ》中,每一处“国家”的植入,如反叛军对雇佣军说,不能伤害中国人,都不可避免会有艺术渲染的痕迹。但如果了解当今中非关系,了解电影中不同故事的原型,就会感受到它们的真实性。
真实的故事,即便进行了一些艺术渲染,也难掩其真实性及这一真实性背后所蕴含的力量。更何况,这样的艺术处理,只是为了让更多人去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一个中国军人对国家的热爱。
不可否认,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矛盾蛰伏已久,人心不可避免的浮动。《战狼Ⅱ》中,政府强拆房屋的情景,也在一个层面上,反映了百姓的不满和愤慨。
也不可否认,西方的文明、西方的制度、西方的文化,有其魅力。而“个人英雄主义”之所以能席卷全世界,并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很大一部分也因为西方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
再深层次分析,“个人”的出现,早于“国家”。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单独存在,而国家没有人就难以存在。这也许是人们能欣然接受“个人英雄主义”,而总有人不能接受“国家英雄主义”的原因之一吧。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写道: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而当人们从“集体想象”中收获不到有益于个人的一面,反抗可能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从这个层面上看,抨击“国家英雄主义”的人,或许并不是没有看到中国的强大,而是因为没有从这一强大中受益,或者即便受益了也浑然未觉。就像《战狼Ⅱ》中,小超市老板一开始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直到为冷锋所救,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又宣称“我是中国人”一样。
国家,到底代表着什么?在许吉如《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中,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当飞机降落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时,机舱中响起一阵掌声。她的以色列同学说,因为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展开了种族屠杀,他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途中遇难。所以他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重建安全感。
而今日之中国,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
今日之中国,同样也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够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
今日之中国,更意味着“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战狼Ⅱ》所要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你可以不屑于《战狼Ⅱ》的成功,你也可以不屑于“国家英雄主义”,但请你一定要扪心自问:离开了国家,你还能拥有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标签: 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真实性;中国人;华语电影;西方;逃难;冷锋;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