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评丨不要让书包压弯中国未来的脊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05日 19:49:07

更多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最初的广告语,如今却真实成为一些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而深究这一“魔咒”的根源,还在于应试教育。

timg (4).jpg

  “知识的力量”到底有多重?近日,记者给南京三所小学学生的书包称了下“体重”,发现35个书包中有11个重量超过5千克,且年级越高,书包越重。其中,最重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书包重约7.2千克。

  谈及这一话题,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减负”,但书包重并不等于课业负担重。实际来看,学生的书包中主要是书籍,比如现在的课本都是大开本的,插图的比例很高;再比如学校不允许学生将书本放在学校,学生不得不来回背。过重的书包压弯了很多孩子的脊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学校在推行无纸化课本,孩子也开始使用拉杆式书包,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在线教学、电子课本等也将变成一种教学常态。但即便孩子们的书包轻了,他们所背负的父母和学校的期盼,却一点也不会少。

  就像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减负”政策一样,虽然曾一度为孩子减轻了课业负担,却仍不得不面临“减负减负,越减越重”的尴尬境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至今在一些家长心中还根深蒂固。就连网络中曾一度盛行的“博士生给小学毕业生打工”的现实段子,也未曾削减这些家长丝毫的热情。

  而即便有些家长不认同这一观念,却也很难逆势前行。之前,有位朋友曾一直坚持不让孩子上补习班、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课程,但孩子看到同班同学都上补习班,回来哭着要求上。其他家长也多次表示孩子上了补习班,进步很快,最终孩子可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逼得朋友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最初的广告语,如今却真实成为一些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而深究这一“魔咒”的根源,还在于应试教育。没有好的分数,就上不了好的大学;没有好的大学,工作就难找;没有好的工作,人生之路就会艰难很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唯分数论”敲开的不仅是一所大学的门,而是孩子的整个人生之门,家长赌不起、也不敢赌。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弊端日益凸显,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望也日益迫切。2014年,浙江、上海成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尝试破解“一考定终生”的现实困境。今年,首批高中毕业生已参加完高考,但成效如何,还没有一个具体定论。

  再进一步分析,这项改革虽然允许多次“高考”,但其实仍未脱离“分数”的桎梏。而只要分数仍是高考的衡量标准,学生该做的习题还得做、该背的书也还得继续背,被压弯的脊梁也仍难真正挺立起来。只有以考试为核心的评价体制真正回归“手段本位”之日,才有中小学生“减负”之时。

  需注意的是,“减负”不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课业压力,更是为了尽可能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如果未来国家的栋梁,从小就被书包压弯了脊梁,那中国的创新之路又能走多远?中国的未来又将会在何方?

标签: 书包;孩子;减负;家长;补习班;学生;高考;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小学学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