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评丨斩断校园贷黑手 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逯海涛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07日 22:16:33

更多

想要斩断校园贷黑手,仅靠出台一纸文件恐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上级部门也要进行监督考核。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校园贷平台,还需要公安机关的调查介入才行,否则就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甚至不执行的情况。

timg (11).jpg

  这两天刚开学,“校园贷”就又闹出了人命。21岁的陕西汉中大学生朱毓迪借了20多万元校园贷以后自杀,警方调查了贷款用途,基本就是和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

  记不清这是第几位殒命于“校园贷”的大学生了,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难免会抽痛一下,“每一个无辜生命的逝去,都是全人类的死亡”,本应是尽情享受人生最美好的时段的“天之骄子”,却因为“校园贷”走上一条不归路,给家庭、亲友、社会留下挥之不去的悲哀和遗憾。

  人命关天,如果不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相信他们不会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段。正如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朱毓迪去世后,他父亲还收到多个校园贷平台发来的催款信息,甚至恐吓电话。近两年来,校园贷一直存在暴力催收、裸条借贷等问题,社会影响很恶劣。“校园贷”背后的黑暗和罪恶,是这些还没有踏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和面对的。

  对于这样的黑手,唯有及时斩断,才不会让更多大学生受其所害。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和银监会、人力资源部就已经联合印发了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在9月6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又重申了这一规定。

  让人遗憾的是,在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取缔校园贷业务的文件之后,仍然发生了最近的这起朱毓迪事件。为何三部门的文件出台之后有些地方校园贷仍然阴魂不散?甚至继续出现“校园贷”逼死大学生事件?个中原因值得深究和反思。

  首先是执行是否到位的问题。想要斩断校园贷黑手,仅靠出台一纸文件恐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上级部门也要进行监督考核。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校园贷平台,还需要公安机关的调查介入才行,否则就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甚至不执行的情况,就会出现校园贷死灰复燃甚至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情形。既然要禁,就一禁到底,从根子挖起,彻底斩断黑手。

  第二是加强对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消费观的引导。我们注意到,三部门的通知里,提到“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这当然也是一种引导,因为大学生群体作为准社会人,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有的还有创业资金的需求,这些需求是正当也是合理的,所以正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适当额度的信用贷款,这当然也是一种引导。此外,大学生更需要家庭、学校的引导,抵制攀比心理、拒绝超前消费,培养风险意识和健康的消费观。

  杜绝校园贷悲剧重演,除了坚决斩断校园贷黑手、严格执行现有规定之外,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标签: 校园;大学生;黑手;信用贷款;执行;消费观;贷款用途;警方调查;陕西汉中;聚餐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