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时评丨浙江大学:从“唯论文”到“泛论文”的进步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李云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17日 19:40:56

更多

互联网时代,学术不应该“躲进小楼”,或者人为刻意的小众化,而应该敞开心怀拥抱互联网,具备互联网情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这或许才是打开学术的正确姿势。

timg (8).jpg

  浙江大学日前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浙大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网文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该《办法》推出后,引发广大师生和网友热议。(9月17日新华社)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浙江大学的新规定,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并且很多观点都能“自圆其说”。作为一种学术评价标准上的创新之举,应该更多的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很大程度上讲,它突破了“唯核心期刊论”的束缚,扩大了论文刊发的载体范围,对论文的价值重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许,新规定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着瑕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论文”的模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论文被推向核心期刊的“神坛”。要么必须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要么必须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刊发论文,评价体系中的“论文崇拜”现象很严重,并且绑架了诸如职称评定等学术标准,这让很多事业追求者欲罢不能,自身也痛苦不堪。当然,学术论文有独到的“存在价值”与衍生价值,可是一旦被利益绑架,也会扭曲变形。学术论文的价值回归,当从与核心期刊“松绑”开始,当从载体的多样化、多元化起步,或许,论文只有走下“神坛”,才能步入“讲坛”。

  学术生态需要添加清新元素。学术、学术评价、学术载体、利益挂钩……形成一条“生态链”,而眼下更多时候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固守于核心期刊内循环的论文,要么成为“高大上”,要么沦为“假丑恶”。尝试将优秀的网文纳入论文范畴,好比给学术生态洒上几滴““雨水”,虽然一时还起不到“改善生态”的作用,但是,只要不断增添新元素、改善微环境,就一定会产生变化,只要“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从“唯论文”到“泛论文”的进步。唯论文,尤其是唯核心期刊论文,无形中拴住学术论文前进的脚步,进而,阻碍着学术的健康发展。网文的“加盟”,尽管在评判标准等方面尚需在实践中完善,然而,这种“泛论文”的格局初步形成,打破论文的“期刊化垄断”。互联网时代,学术不应该“躲进小楼”,或者人为刻意的小众化,而应该敞开心怀拥抱互联网,具备互联网情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这或许才是打开学术的正确姿势。

标签: 浙江大学;核心期刊;学术;互联网;学术论文;学术生态;实施办法;网络文化;学术期刊;师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