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气质”趋好“颜值”变靓,浙里的河可游泳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天骏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10月16日 15:14:16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建设美丽浙江作为继续前进的方向,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水润泽万物,河孕育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浙江勇当冲浪者、弄潮儿,以大气象、大手笔,在东海之滨、之江两岸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浙江大地铺展。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千年前一位词人送朋友回浙江老家去,为浙江的山水留下了这样的词章。这山水不仅仅是景致,更是天地灵气所钟。
2004年浙江开启了为期三年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对排污地区、企业进行全面整改。2006年更全面开展了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的“四水工程”建设。2013年底,包括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掀起了治水的新高潮。经过多年奋斗,如今浙江治水已进入关键阶段,一场剿劣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里的河可游泳。2014年至2015年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2016年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十余年重整河山,久久为功,才换回了浙江今天的风光明媚。君不见,富春江上鲈鱼美,南太湖畔游艇飞。这样优良的水环境不仅让花鸟鱼虫乐在其中,许多人更是迫不及待想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自“五水共治”以来,浙江多地开放天然水域作为市民的运动场所。浅滩嬉戏、击水中流,人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也感受水的精神气质,领悟生活哲理。曾经多地环保局长被“悬赏游泳”的尴尬已一去不返。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环境承载能力,既改善了人们生活、居住条件,也在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治水兼治标本,必须由水中走到岸上。只有所有的企业、个人管住自家的排污管、下水道,治水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经济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这方面,浙江中部的小城浦江是很好的例子。为了治水,有“中国水晶之都”美誉的浦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支柱产业开刀,关停水晶加工户近2万家。整顿后浦江告别分散的小作坊,迎来集聚区、现代化工厂,走向“零排放”。一年后水晶产业总产值实现了8%的增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也会给人以馈赠,这里的治水成果还惠及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在如诗如画的江边,“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也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治水带来的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浙江通过这些年的治水实践,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打造了一支充满斗志和奉献精神的治水铁军。浙江较早地推行河长制,打破了“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老传统。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河长超过6万人。除了大的江河,沟渠、池塘等小微水体也都有负责人。责任落实到人,更有《浙江省河长制规定》使之具体化、法治化,让污染源无所遁形。同时,治水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民众也广泛参与其中。从年过花甲的老人到少不更事的顽童,许多人被激发了环保意识,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有的投身巡河、护河队伍,有的参加宣传治水的文艺活动。总之,以各种方式来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浙江的山水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已重放光明,并将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建设美丽浙江作为继续前进的方向,为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标签: 治水;浙江;生态文明;浦江;水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11;发展道路;发展规律;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