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十九大报告丨新思想是新时代的先声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10月30日 07:45:57
站在新时代,面向新征程,遵从新思想,新的奋斗就要更加注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比如,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事业更注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对外开放更注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外交工作更注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沿着这条脉络,我们就能不断走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内核。
我们伟大的祖国,变化真的太大了。
假如你间隔了较长时间回到祖国,你很可能需要像几百年前的马可波罗看中国那般,重新打量这里的生活。
不跟新中国成立之前比,不跟改革开放之初比,只跟十年前比,我们的身边的变化都堪称惊人。
十年前,你能想象出,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几乎所有大城市街头,只要手持一个手机,对准一个自行车扫一扫,然后你就可以骑走,而且这辆自行车并不属于你?你能想象出,如今每次出门之前,很可能会干一件事,即掏出手机,在某个叫车软件上呼叫一辆网约车?你能想象出全球262家“独角兽”企业三分之一在中国,高铁、核电成为中国装备的新名片,量子卫星、天眼、蛟龙引领世界新科技潮头?
这种变化,殊为不易。因为,这是在整个世界经济的“逆境”中发生;这种变化,体现的是质而非量的取向,乃至引领世界的突破;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科技上,还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内在组织架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级……于是,我们理解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其定性为“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成就,是一种磅礴的力量。就一个时代而言,就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心心念念要实现民族复兴、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的中国而言,成就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使命、一种鞭策、一种号角。
为什么?
因为成就越巨大,也就越凸显时代的变化之大、国家的内在变化之大。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勇于自我挑战,根据新的历史方位,改变实践战略、实践理念,赓续创新思想理论。
因为,在一个发生如此天翻地覆变化的国度,怎能按照一成不变的理念行事?如果不能随时代之变而变革我们的大脑和行动,应对就可能失措。如果以老办法应对新问题,一些矛盾可能会激化,一些问题可能更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然而,这谈何容易?这可是一项开拓性极强、挑战性极强、需要理论勇气极强的工作,要求领导者立足历史与现实,胸怀世界与未来,足具担当与韬略。
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五年中国的行进,本就是一种新实践、新理念、新战略的创新探索之旅。在过去五年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和阐述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新使命、新征程、新举措,实现了指导理论和战略部署的又一次创新。
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外、党内外对十九大盛赞不已,为何党的十九大当得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赞誉。因为,党的十九大完成了一个时代赋予且必须完成的重大使命。
站在新时代,面向新征程,遵从新思想,新的奋斗就要更加注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比如,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事业更注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对外开放更注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外交工作更注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沿着这条脉络,我们就能不断走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内核。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手机;成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