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我读十九大报告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郑亚丽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10月30日 08:05:15

更多

百姓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民生的坐标系中,书写好百姓心中的幸福小事,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国家的民生事业才能续写更加诗意的篇章,人民的幸福感才能更加丰满立体。

0001.jpg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在中国共产党擘画的宏伟蓝图上,民生永远是那一抹最亮丽的色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新表述: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感”和三个“更”,既是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回应,也是民生与时代碰撞下的铿锵回声。

  幸福是什么?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我们有天蓝水清的生活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教育是强国之基,一头连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从家长对孩子能否上好学校的焦虑中,从对乡村教育能否发展得好的渴望中,我们感受到教育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看到人民对下一代教育寄予的浓厚期望。在新疆阿合奇县第三幼儿园园长古丽孜娜提·吐坎眼里,教育进入了美好的新时代。她所在的阿合奇县,村村都有了幼儿园,各方面条件堪比城里。类似的变化给教育工作者极大的信心,也让教育的种子深植于祖国各地。国家“两免一补”、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民办教育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等政策的落地实施,让更多的孩子搭上教育的班车。背负着民族振兴的希望,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担,我们的教育事业挤掉民众焦虑,朝着开出一树繁花的美好未来高歌猛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最近,这样几则新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浙江一位90后美女自主创业,几年如一日经营自己的手工粽子店,成功实现了在杭州买房买车的小梦想;“当你还在骑着电动三轮车闯红灯的时候,别人已经开着飞机带着包裹从你头顶飞过了”,说的是快递小哥汪勤金逆袭变成飞行员的故事。自从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我们的就业观不再停滞于“铁饭碗”,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苟且,要诗和远方”,我们在爱好中求得生存,也在坚持中实现梦想。“互联网+”诞生一系列新职业,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国家的就业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心有多大,就业的舞台就有多大,“海阔凭鱼跃”正是这个新时代的一大魅力。

  说到民生,不得不提的就是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民企工作,如今收入稳定,时不时还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前几天她为自媒体写下这样一篇文章:幸福不是别人眼中的比较级,而是内心真正的获得感。文中她自述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一家人挤住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土房子里,后来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在一个村庄定居,分到了责任田,家庭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想来,这位同学应该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受益者。“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号角已然吹响,未来,贫困会逐渐从我们的字典里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新生活,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场景。

  百姓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民生的坐标系中,书写好百姓心中的幸福小事,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国家的民生事业才能续写更加诗意的篇章,人民的幸福感才能更加丰满立体。

标签: 民生;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0/W0201710302874398706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