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你努力学着撸猫的样子,真的不好看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11月15日 19:15:22
无论男女,不管老少,连养个宠物都不能从心所欲,就真怂了。你看90后、00后就不愿意学养蝈蝈,遛鸟熬鹰,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焦虑把北京大爷都急死了,他们也不学。
海南有所学校最近出了校规,禁止在校养宠物。学生显然们不会遵照执行,与管理人员斗智斗勇在宿舍养宠物,毕业后遗弃的不在少数,搞得学校只好发起自愿签名活动,要求大学生承诺在校不养宠物。
在养宠风气面前,学校“弱势”如此,有种说不上来的心酸。不止是大学生,当代男女如果没有养上一两样宠物,都不好意思参与网络社交,其中又以养猫为甚,专有名词谓之“撸猫”。半真半假之间,据说一种叫做“撸猫成瘾症”的流行病正在蔓延,只是得这“病”的人,不但不消去治,反而大肆炫耀鼓吹,唯恐人不知。
撸猫是病?当然只是养猫者得意的自嘲,可这流行二字却一点不假。只要养上一只猫,就没人会怪罪你在朋友圈刷屏,晒猫比晒娃吃香许多、受待见许多,说不定还有定时催更的,而你养的如果恰是一只骨骼略显清奇的橘猫或者英短,那基本是圈内红人无疑了。
有人发明“撸猫十二技”,有人贴心为窥猫一族起名“云养猫”,有人悉心刻画猫奴群像,有人以猫会友搞起线下“面基”……未来人考古,人文风俗篇可能没办法忽略当代人养猫这一节。为什么迷恋?生物科学讲是因为猫的面目和婴儿时期的人类比较相像,极易勾起人的怜悯照顾心理。动物学讲是因为猫性情温驯而不粘人,适应在小空间饲养,不需要过度照料。心理学的看法毋庸赘言,肯定是论证孤独的现代人如何需要陪伴,猫猫这等绵软的小东西是治愈孤独的高手。
需要提醒那些未来考古学者的是,如果分析如果只停留在这些个层面,那可能陷入猫是21世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的结论陷阱里了,这时候熟稔网络社交的洞见者会补充:养猫成风正是借由社交工具才得以形成的一时风尚。说猫天生讨喜是可信的,不然海明威养猫,夏目漱石养猫,朱天心养猫,村上春树养猫……那么多心高气傲的作家怎么会轻易把自己托付给猫们。但是要说养猫天生为社交而生,则言之过度了,都知道钱钟书老人家,看不惯林徽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己家爱猫打架打不过林家,他为此自备竹竿,夜间睡觉也闻声而动,分分钟冲出家门替自己猫打架。可见没了网络工具,天下养猫人未必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除了工具便利,撸猫成风的深层原因,说白源于一种“掉线”恐惧。好几次见有人急吼吼地在提问平台上问“撸猫”是什么梗,在网络交往里明确知道每一个梗,很重要,接不住梗立马输人一截,而又是谁在决定梗呢?当然是最熟知网络文化的年轻人,以及努力跟上年轻人节奏的营销者。试想如果在镜头前抚摸猫咪肚皮作出卖萌姿势的,不是“胡辛束”之类的软萌网红,而是油腻的抠脚汉或者中年阿姨,以猫为荣会成为风尚吗?
我的曾祖母爱养猫,贫病交加的时候只有几只被收留的猫,给她在床头暖脚,这个画面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方的隔阂,美剧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编辑对老年女性养猫的讽刺,比如《辛普森一家》中专门有一集名为《crazy cat lady》(养猫的疯女人)。法语对此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词汇——Femme à chat,带着一种深深的贬义,暗含着一个女人因为性格原因(挑剔,难以相处)无法找到合适的伴侣,只能长期和一只猫生活在一起。西方文化甚至把猫和巫术、邪恶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邪魅气质,一部经典的音乐剧《猫》,描绘出的百态猫生。
猫,是无数个被年轻人钦点准予进入网络流行符号中的一种。养猫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在跟风养猫,明明是被猫的独立,神秘,慵懒,天真吸引好吗?哪怕是跟风,一起其乐融融地养个猫、晒个图,老少咸宜,你又看不惯了?只是,前仆后继的各个年龄层开始养猫的人,也许应该正视这里面的“掉线”恐惧——希望通过养猫来找到同行者,特别是通过养猫来跟上年轻人的喜好,就像害怕同一场游戏里掉线一样。很可惜这种恐惧并不会被猫治愈,在网上认真搜索并学习“撸猫十二技”的样子,暴露了这种跟风讨好的无力荒诞,等到下一个“撸狗”“撸羊”的风口被创造出来,会不会又成了那个在社交风口努力学飞的笨拙背影?这种笨拙的讨好迎合,恰恰是让我们被网络文化不断甩出的根由。
无论男女,不管老少,连养个宠物都不能从心所欲,就真怂了。你看90后、00后就不愿意学养蝈蝈,遛鸟熬鹰,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焦虑把北京大爷都急死了,他们也不学。
标签: 撸猫十二;养猫;宠物;跟风; crazy cat lady;年轻人;网络社交;网络文化;恐惧;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