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哲学课进幼儿园,不是奔着“人小鬼大”去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11月16日 15:43:55
儿童天性是一座惊讶的富矿,那里有对世界最真挚的观察和感受,儿童在课程中释放的天性,受益的一定不只是儿童。
杭州市协和幼儿园要开哲学课了。其实,1997年中国大陆小学教育领域就已经引进了儿童哲学课程,温州瓦市小学从2000年就开始为此创立特色校本课程。但是像协和幼儿园这样延伸至幼儿教学中,则又是一种跨越。引哲学入儿童教育,意义不是塑造“人小鬼大”的早熟儿童,重点应放在对幼儿灵性的引导和天性的开发上,切不能使其成为幼儿教育“军备竞赛”的又一工具,或是走入知识填鸭的歧途。
儿童在成人世界是怎样的存在?大部分人会将儿童比喻成花朵、天使,也有像《恶童日记》《蝇王》这类文学作品发出对儿童兽性、儿童非理性因子的警示。当这所有的一切评价回归到教育之中,就对儿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如杜威“儿童中心论”中所提出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是目的。
儿童与哲学的勾连意义是深刻的。一方面儿童需要哲学,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既然每一个错误都对应一个真理,那儿童就有必要学习到真理性、确定性的知识,比如告诉儿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使然。另一方面,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以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儿童天性是一座惊讶的富矿,那里有对世界最真挚的观察和感受,儿童在课程中释放的天性,受益的一定不只是儿童。
哲学并不是什么难以攀登的高峰,就在一粥一饭之中,对儿童的哲学祛魅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协和幼儿园案例中讲到的哲学故事《喂,小蚂蚁》,提醒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的能力,以及生命的可贵。这样的种子如果能种到孩子心中,让早期对生命价值的认可根深蒂固,少女江歌的遭遇会少很多。
改进儿童教育质量是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心愿。这些年,幼儿教育的哲学取向很明显,从大行其道的各类儿童绘本中可见一斑。绘本的特点是喻知识道理于生动故事,图文配合更隽永、更具美感,虽然价格不菲,但巨大市场空间背后是家长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儿童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加强课程的园本化建设,幼儿哲学课程开设也是对两方面需求的同时迎合。
幼儿哲学教育是个新生事物,保持课程要旨和水准不偏离初衷很必要。且不说杭州市协和幼儿园这门课程开课后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望,即使广受好评,也要警惕一哄而上,幼儿哲学课对课本的选择、课程的设计、教师的哲学素养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课程走样,变成某种知识填鸭课,让儿童失去了儿童的样子,培养出卢梭《爱弥儿》里面所说的“老态龙钟的儿童”,或者抱着功利的目的使其为幼儿教育的“军备竞赛”再添筹码,那就背离初心了。
标签: 哲学;课程;幼儿教育;儿童教育;幼儿;幼儿园;协和;填鸭;军备竞赛;儿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