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神童虽难得,健康成长更可贵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吴佳珅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28日 20:03:24
其实不少把“都是为了孩子好”挂在嘴边的家长并没有真正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和感受,他们是为了自己好,让孩子能够圆他们的春秋大梦。
量子力学、经典力学、航空与航天、科学哲学、《论语》导读……这些是五年级小学生陈明明(化名)在复旦大学旁听的课程。除了旁听,陈明明还积极与任课教师互动,甚至提出比较专业的问题。他告诉记者,自己更喜欢大学校园,可以听各种课程,对于未来做什么职业,还没具体的规划,但希望自己能看更多的书。(据澎湃新闻报道)
陈明明旁听的这些课程包括了多个文理专业,诸如量子力学这样的课程不仅前沿,而且深奥,真正学好量子力学对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并非易事。在这则新闻中,一个十岁小学生表现出远超乎其年龄的智慧,或许让很多惯于翘课打游戏的大学生汗颜。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其父母的开明教育姿态。
应该可以说,陈明明在这样年纪的种种表现符合了人们对于一个神童的外在评价标准。又是“别人家的孩子”,早慧的明明惹得不少家长羡慕嫉妒。现如今,围绕子女的教育,不少家长们争先恐后,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如他们有着陈明明般的神童级子女,可以想得出,他们多半是要快马扬鞭,狠狠地拔这颗好苗子才过瘾。9月26日,安徽六安一对夫妻因给孩子选择补习英语还是选择书法大吵了起来,甚至还报了警。与诸多急功近利,热衷让自己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家长所不同的是,陈明明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极其难得的平常心,她希望陈明明自己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他喜欢做的事情。陈明明母亲没有给出非北大清华名校不读的军令状,“只要他健康成长就好了”。
“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大俗却又大雅,饱含舐犊深情。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着各种烦恼和困惑,痛苦和快乐并存。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实现自己当科学家的梦想,陈明明母亲认为“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想当科学家。这要靠他不断努力了,并不是听听课看看书就能达到的。”这样淡泊的心态看似无为,实际上是对成长规律应有的尊重。对于不少家长而言,在功利心和较强的目的性驱使下,子女的健康快乐远不如分数成绩重要,自小学至大学几乎所有教育阶段的价值导向呈现出惊人的同质化。小学要进重点小学,读中学要进重点班实验班,考大学要考名校。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成功且令人羡慕的人生。
在《伤仲永》一文中,王安石讲述了一个神童方仲永因家庭环境的原因而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在诸多神童和非神童的背后,可以看出众多功利性极强的家长身影。这些家长以“都是为了孩子好”作为口头禅,逼迫孩子违背天性去实现自己都无法达到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是终生庸碌的普通人,却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其不切实际的强烈幻想,其实不少把“都是为了孩子好”挂在嘴边的家长并没有真正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和感受,他们是为了自己好,让孩子能够圆他们的春秋大梦。
标签: 孩子;量子力学;家长;神童;课程;旁听;年级小学生;大学校园;复旦大学;经典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