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青年人需警惕“被佛系”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麦影彤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04日 19:31:00

更多

一篇自媒体文章开篇便是“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90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

微信图片_20180104175302.jpg

  最近“佛系”比较热。一篇自媒体文章开篇便是“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90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实际上,“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它是借这个符号,来指一种在生活态度和方式上表现为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青年人。

  “佛系青年”这一词语出现之后,网络上一下子充满了各种关于“佛系青年”出现的社会背景分析,又或者是针对“佛系青年”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进行批判,众说纷纭。现在连线上的电商也开始打着“佛系”的名号来进行商品营销。在该词多次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青年人本身也开始用“佛系”或者是“佛系青年”自称。发一张备战考研的图片到朋友圈,配文则为“佛系考研”;男女朋友之间相处平淡无波澜,则称这一段关系为“佛系恋爱”。似乎一下子,所有的青年人身上都具有那么一点“佛系”的气质,时刻将佛系挂在嘴边,将其变成一种身份标识。

  之前有个关于代际鄙视链的段子——70后称80后为“垮掉的一代”,80后称90后为“脑残的一代”,90后又称00后为“没希望的一代”。似乎每一代人都可以用一个精准描述的词语来形容,而这个词语也就成为了某些上一代人鄙视某些下一代人具有超强杀伤力的语言武器。

  但是,任何高度概括的词语都有局限性,夸大了某一方面的同时也缩小了其他方面。同样,“佛系青年”也是社会上一些人给90后贴的一个文化标签。它或许能概括出一部分90后在面临巨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和焦虑之下采取的一种看淡的态度,贴上这个文化标签,90后的一切生活态度和行为似乎就有了解释。以后对于拥有类似的生活态度和方式的年轻人,他们都可以用“佛系青年”来描述。

  而青年人使用这个词语进行自我表达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了其对于这个词语的认同。虽然很多时候这种认同可能是无意识的——使用该词或许只是因为它最近比较火,又或者是根本就不认同——对于该词有自己的另一番解读。但是一旦使用,在语义理解上都要做出相应的妥协,以社会普遍认同的“佛系青年”的含义为准。

  在面临这种语言上的模板化和标签化时,青年群体应该要警惕,慎用少用这类词语,而不是一股脑地奉行“拿来主义”。在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或理念时,动不动地就用“佛系青年”来形容自己,在这种标签化的表述之下个人的独特性和理性会不同程度地被削减。一味地去使用流行语来将自己概述,是一种自我定位上自愿式的“被绑架”——不是自主地进行自我描述,而是在现有的文化标签中选择最有传播力的代表自己,定位自己。这种情况下,“佛系青年”的自称更多是“被佛系”。在如今被称为“佛系青年”的一代人当中,不乏创业的弄潮儿,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来完成自我陈述,而非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标签。每一代青年都不应该被简单地标签化,而是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定位。

  (作者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生)

标签: 青年;生活态度;词语;青年人;保温杯;标签;佛系青年;开篇;流行语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046979610191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