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开放下的封闭 信息暴力何时休?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晋川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06日 17:45:26

更多

在十九大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面对大众文化和新媒体发展的隐性信息暴力与束缚,需要我们通力协作、谨慎应对,为这种无形的设定画上休止符。

WechatIMG331.jpeg

  【作者信息:张晋川 南开大学 大二 哲学专业】

  舆论又撕裂了!从早前的雷洋案、产妇跳楼案,到近期的江歌案、虐童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舆论在不断发酵的同时,也在不断被撕裂。抛却热点本身的复杂性,我们的信息接收,是否已经被设定?我们的发声,是否已经被规训?开放信息社会下封闭的“信息茧房”以及呈现出的信息暴力,又将何时休?

  如今传统的新闻与受众的关系逐渐被重构。在面对开放的信息社会时,追求自由个性的青年人,在已有专业、地域等自身客观因素,以及兴趣关注点等产生差异继而小规模分化的基础上,在面对海量的同质化信息时,会出于从传统信息体系中“解放”以及在信息洪流产生的迷茫与无所适从中自我确证、自我标榜的类“反叛”心理,自发地产生群体圈层分化,对信息进行为独特化的过滤、筛选、定制,形成所谓信息茧房乃至信息孤岛现象。

  继而,媒体全民化、智能化带来的以微博、贴吧等为代表的“社区”类社交软件,特别是以来源广泛性、传播迅速性和对碎片化时代的高适应性的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新型“定制类”软件的出现,在继续加深青年人无意识的群体性自我封闭的同时,在其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强迫其无意识地接收“同类信息轰炸”。而大部分信息则或通过立场上的靠近和统一,代替读者思考发声,言其不敢言不能言,或另辟蹊径,单纯追求标新立异,进而在高度相似又密集的内容环绕之下,通过具有催眠性质的信息暴力,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浏览者的“安抚”。

  信息暴力本身的隐蔽性与传播的迅速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对来源的限制造成青年对于信息浏览选择权的丧失逐渐麻木。深层次的,信息接收的片面化、狭隘化逐渐固化其价值观,最终使其丧失思考的自主性,在思维的惰性中成为扁平化的人。偶发性极端事件会伴随着同类型信息的片面化累积,尤其是一些事实细节因难以确证而容易充斥青年人的全部,由于对社会缺乏深刻体悟,青年人极易被这种所谓权威支配,在这样定式化、程序化的“信息茧房”中“窥视”社会,将社会单方面放大为全部,形成片面认知体系,并助推“极端个人主义”,减少青年人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以及观点的合理借鉴吸收,阻碍青年人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信息暴力带有极大的欺骗性,会使接受主体误以为是自己做出的思考判断而进一步内化。

  此时,这种现象又反推各种文化都在努力趋向各个圈层为它们设定的目标,而各圈层对于信息接收期许早已伴随着信息的封闭而逐步降低,继而同质化进一步加重,这再助推单个群体内部分化扩展为整个社会的分化,传播-反馈的无限重复形成恶性循环。在以青年人为主体的互联网时代,舆论不断发酵伴随的舆论场撕裂,便是最直观的表现。青年人对于全媒体的高适应性会使其群体分化最为突出。社会群体在假象欺骗产生的鄙视链的交叉下化成零零星星的信息孤岛,彻底失去共识。

  传统对消息生产的严格把控要针对新形势,甚至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算法改进的只是暂时性手段。如何真正助推青年人自发地去把握信息接收的主动权至关重要。作为主体的青年人首先需要自觉地突破自身的局限,主动接触多元信息渠道和内容,自为地打破自身的封闭。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高校和家庭社会的针对性引导。同时在十九大网络强国建设不断加强的当下,要尤其注意网络信息舆论平台的建构,整合信息资源平台。同时,注重反馈,完善相应“发声”渠道和监管机制,逐渐摸索监管的尺度,给予青年人一定的表达自由空间,在宏观把控和微观自主中寻求平衡。监管的最终目的是引导青年人学会理性表达。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以疏导为主。

  在十九大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面对大众文化和新媒体发展的隐性信息暴力与束缚,需要我们通力协作、谨慎应对,为这种无形的设定画上休止符。青年人不应作茧自缚,而应破茧而出,化蛹成蝶。

WX20180106-172315@2x.png

标签: 南开大学;哲学专业;作者信息;张晋;青年人;暴力;封闭;信息暴力;信息社会;舆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