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茅侃侃”事件:如果故事结尾通往的是成长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曾诗雅、李攀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26日 18:57:31
尘埃落定,云翳散去,故事结尾处,那道披荆斩棘憧憬了一路的窄门依旧重重深掩,而徒步人的脚步却永远地停在了求索的遗憾与不得志里。
创业偶像之死:如果故事结尾通往成长
尘埃落定,云翳散去,故事结尾处,那道披荆斩棘憧憬了一路的窄门依旧重重深掩,而徒步人的脚步却永远地停在了求索的遗憾与不得志里。
今天——创业的黄金时代,政府大力推行扶持政策,风投公司遍地开花,梦想小镇竞相涌现……然而大潮裹挟下,曾经的80后创业偶像茅侃侃在25日被媒体报道自杀离世,年仅35岁。他在朋友圈留下的最一句话是23日的“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而仅两天后,一代创业偶像的曲折故事就落下了悲怆的最后一笔。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6年曾采访过这位当时才二十岁出头便锋芒毕露的创业者,那时杂志文章的标题便称茅侃侃为“混世魔娃”。这个因地理会考不及格高一就退学的17岁少年,在隔年便考取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拿着初中文凭于2004年底出任MaJoy的CEO。随后他又与高燃、李想登上了央视的《对话》节目,一时成为当下有为青年的典范。
当低学历成功者案例给茅侃侃带去无数传说的光环后,2015年,他加入万家文化,并出任旗下万家电竞的CEO,但彼时上天不再垂青于他,至2017年,万家电竞资金紧张,打算破产清算,那时公司账目上只剩下1000多元,连交电费都不够。
挨到2018年的1月25日,一败涂地的茅侃侃最终没有挤进创业成功者的那道窄门,也没能见到门后那向往已久的天高海阔。
逝者已去,众人却唏嘘不已。
对于大多数前路茫茫的创业者来说,所谓的故事结局,即那道窄门后通往的究竟是非黑即白的商业崖岸,还是另一条个人成长的重生道路?
曾有人觉得,优秀的创业者应同时具有“赌徒”与“精算师”的人格:他们需要放手一搏的冒险勇气,破格的创新意识,也需要敏感的市场把握与谨慎冷静的分析。纵然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然而对于那群错失风口和资本的失势者来说,危如累卵的创业世界比起“赌徒心理”和“精算师性格”,最重要的是一颗“抵住重压,随风而变”的平衡心。
24日,《冰点周刊》曾登过一篇名为《几近成名:创业路上屡败屡战》的长文,讲述一名想拍摄创业者纪录片的导演深入中关村“车库咖啡”,跟拍一位不断在失败循环里做项目、求投资、会客户的执拗创业者的故事。比起少年成名的茅侃侃,这位籍籍无名者一开始靠着借贷亲人钱财来重金造梦,拿到投资后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迎来夭折后又一头扎入下一个创业江湖,即使最终这种有始无终的满腔热血都化成了失败者的垫底味儿。
但需明确的是,居于创业的黄金时代,这个社会难免将创业者的价值追捧过高。一代偶像之死引发无数人的悲悯,痛惜之后,创业热潮需要迎来一场理性冷却。创业背后的残酷与浮躁一直被幸运者的传奇故事所掩盖。就像由资本搏杀出的一时“共享单车”狂欢,其大多数创业者留下的是破铜烂铁的败局。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只能跟着投资者资本的来去抉择自身梦想的存亡,但比起几张徒手画饼的PPT,能褪去明星光环,让盈利模式迎来市场考验是比勇于做梦更成熟的一次成长。
显然,比起这位纪录片里的失败者,茅侃侃能走得更远,但他在尝遍明星滋味后,也抵抗不住创业之梦破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走向终结。这般扼腕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成名在外转为满盘皆输的落差影响。但曾跌落过神坛的,还有与茅侃侃同上过央视的高燃,他在公司倒闭沉沦一年之后,切换了人生赛道,由一名创业者转变成投资人,在事业和精神共同延续后,再次受到了行业人士的称赞。
那么,也许放开手,随风而变,在积累下厚重的人生阅历之前,接纳失败是年轻追梦者自我重塑的又一轮锤炼。
在成千上万的青年创业者中脱颖而出的茅侃侃和高燃,曾是一代人的标杆偶像。他们都曾在历经少年胸怀满志的沉浮世界后,难以幸免地迎来了落寞。不同的是,前者的脚步永远停在窄门外,而后者却推开了另一道门,看到了也许不是梦寐以求的赢家世界,却是这一路成长的深深烙印。
那个拍摄创业者纪录片的导演说:“创业是一种狂热,但也一定会有人被这种狂热灼伤。创业最终通往的是成长。”
所有80、90的创业青年都各自抒写着反转不定的人生故事,它令人血脉喷张、斗志昂扬,但在历经风浪疲倦不堪时,他们也终要学会尊重自己故事的结尾,接纳碎成一地的梦想。
只是,不同于作别人世的一代创业偶像,如果这些狂热的创业故事要写上结尾,那么停驻窄门之外,推开的,应是锤炼后的下一次成长。
(作者曾诗雅,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
创业者自杀 社会应更多包容失败
1月25日,出生于1983年的创业者茅侃侃被证实已自杀身亡,自杀原因极可能是创业失败。创业失败的事例很少见诸媒体,但茅侃侃因为过去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新闻性、话题性的人物。
茅侃侃少年成名。十多年前,李想、茅侃侃、戴志康和高燃4人,作为80后创业代表,一度是“资本的宠儿,媒体口中的天才”。当时,这4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分别是泡泡网、Majoy、Discuz、Mysee的创始人。今昔对比,令人不胜唏嘘。
创业注定充满波折。媒体记录了四个人闪耀的时刻,鲜有关注他们发展的曲折。十多年来,四个人的创业都不太顺利。其中,茅侃侃的境遇一波三折。2004年底,茅侃侃正式运营Majoy,成立Majoy公司之后,茅侃侃先后做了移动医疗领域的APP以及提供实时路况信息APP“哪儿堵”;2013年,茅侃侃加入GTV,踏入电竞圈;2015年,茅侃侃与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并出任CEO。去年10月,万家电竞公司关闭,欠薪员工集体讨薪。
创业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创业是极少数人才敢做的事情,它需要一个人有商业眼光、创新思维、执行力和忍耐力,但创业是受社会推崇的,因为创业所带来的造富神话、对商业模式和人们生活的改变,吸引很多人毅然加入创业潮流。当前,创业也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可因为创业失败而放弃生命,代价就太沉重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成功的人,至于什么叫成功却从没被教育者讲透过。按照世俗的标准,成功无非是建立一番事业和功名,“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过,创业除了可能带来财富和名望外,它还寄托着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可以想象,创业失败对创业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公司关闭、员工讨薪,多年打拼付诸东流,同时还要忍受外界质疑的眼光,变成大众眼中的一个loser。
自古以来,社会很难接纳失败者。“成王败寇”的传统思维长期存在,创业成功者受到媒体关注和追逐,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创业失败者却被冷落在一边,黯然失色,在人前感觉抬不起头来,遭到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即使连亲近的人,可能也会离失败者而去,这会使本来在事业上遭遇挫折的人更加寒心,对人生更加失望。
开放而多元的社会应该能够接纳失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会无处不在,人生可以选择的空间急剧增大,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有很多。创业固然是非常具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一项工作,但不可把前途完全捆绑在创业身上。创业失败了该从长计议,还有其他的选择,即使找份普通的工作依然能安身立命。
可前提是,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不能只局限在创业成功,别以为做个普通劳动者就是没有意义。要知道,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着贡献,与成功相比,能够获得幸福快乐同样难得可贵。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些“逆商”,这代表着面临逆境战胜困难的能力。翻开茅侃侃成长的简历,不可谓不辉煌。他于1983年出生在北京,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14岁便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2004年开始创业。如果茅侃侃从小能多经历一些挫折的考验,长大后面对创业失败可能会有更大的勇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况创业本来就是一件失败概率非常大的事。创业失败后再崛起的例子有很多,重要的是,失败后也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重新开始的希望。创业再难,也该摆正心态迎难而上。
期待社会能建立包容失败的机制。对取得成绩的创业者加以肯定,也对遇到困难的创业者给予帮扶,为他们寻找新的出路和机会,在整个社会提倡一种包容失败的风气,逐渐改变以成败论英雄的狭隘思想。不让创业者受到现实打击后,还要受到社会的冷眼,这样社会创新的活力就会更加充分的涌流。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茅侃侃的去世引发网友们的缅怀和悲痛。有网友说,“创业本就是为了生活,有生命才能创造活力,没有过不了的坎坷只有过不了的自己”。死者不必被过分苛责,其创业精神值得发扬,失败教训也值得吸取。创业者本该正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努力奋斗,也要做好可能会失败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愿社会能对失败多一些包容。
(作者李攀,南京大学学生)
标签: 创业偶像;成长;故事;茅侃侃;创业;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