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旅行青蛙》火爆折射社交跟风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杨 柳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30日 19:55:30

更多

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收集养成游戏风靡朋友圈。据报道,截至到1月23日,该游戏已在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累计下载逾360万,登上Apple Store免费游戏榜榜首。

微信图片_20180130181710.jpg

  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收集养成游戏风靡朋友圈。据报道,截至到1月23日,该游戏已在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累计下载逾360万,登上Apple Store免费游戏榜榜首。

  在不少人士看来,《旅行青蛙》的迅速火爆,原因无外乎是游戏玩法简单,不占用时间,玩家和青蛙构成一种轻松安全的依附关系等等,因此也被称作“佛系游戏”。由此舆论场上出现“中国进入低欲望社会”等等论调和解读。

  然而在我看来,人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这款游戏中的“清流”,朋友圈“听取蛙声一片”,更多的是出于社交压力下常见的跟风行动,并没有那么多深层次的内涵,不过是追逐社会热点的特性在游戏范畴中的体现,仍是“吃瓜群众”围观心态的一贯表现。

  这次《旅行青蛙》的火爆,跟去年“王者荣耀”的霸屏,前段时间的“跳一跳”的风行,其本质上是一致的——周围的人都在做,满屏的王者,满地的青蛙,我不玩一玩了解一下岂不与社会脱节了,不晒晒自家的“儿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走在潮流前端的人。《旅行青蛙》的开发者表示,对这款游戏在中国的火爆深感意外,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今,网络社交占据着个人社交圈的很大部分,人们害怕某一社交层的突然断层。无论是头条新闻还是爆款游戏,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尝试也比不尝试保险。对于《旅行青蛙》这样一款靠感情维系的佛系游戏,自诩“佛系青年”的一代其实并不一定喜欢玩。倘若没有社交压力的隐性逼迫,大多数人也不一定会欣欣然接受它,产生风靡一时的盛况。

  一旦某个人在短时间内急切地想做某件事情,常常伴随着外界压力和诱惑力驱使。而群体性的突发性狂热,也使得《旅行青蛙》从日本平缓性增长转变为中国的爆炸性飙升。有人说,“与其说大家喜欢这款游戏,不如说是喜欢它带来的社交乐趣”。我不否认晒蛙带来的某种心理满足,但需明确的是,这种社交满足感更多是基于隐性社交压力释放后带来的。

  进一步说,很多人是为了抑制社交压力的恐慌,带着一种“到此一游”的存在感心态参与其中。暂时性的满足感又随着下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而转移,大批人将参与到新一轮的追逐之中,而不在乎自己愿不愿意投入精力。其实,我们没必要美化或过度分析《旅行青蛙》火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这并不意味着国人心态的真正转型。《旅行青蛙》是一个热点,人们总是在对热点的追逐中乐此不疲。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人们对于《旅行青蛙》的热情将被更迭出现的新热点所浇灭。朋友圈的热点永远在路上,而晒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过站。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学生)

标签: 青蛙;游戏;旅行;社交;火爆;朋友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1/W0201801306729637911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