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变与不变:传统年俗中的“潮味道”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浩哲    责任编辑 杜博
2018年02月22日 21:28:06

更多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之时,对年俗文化更应因势利导,厚植健康、积极的新年俗,这种“扎根精神”或许有助于年俗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融通中,丰富内涵,形成品牌。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民谣中的年俗是当代人儿时记忆里“年”的样子。这些传统年俗象征物具有历史文化性,绵延至今。

  今天扫福字、抢红包似乎更加独领风骚。从氛围浓厚的传统年俗到快餐式的新年俗,年轻人从容面对,而长辈还沉浸在怀念之中。传统和时代碰撞迸出的火花如何才能求得潮流和传统的“最大公约数”,画好继承和创新的“同心圆”?

  传统烙印是年俗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民族记忆,而时代特征则是年俗在继承和创新中与当代的融合。时代的进步让青年一代逐渐开始引领“时代潮”,“燃放”环保的电子烟花、年味十足的集福游戏、热火朝天的抢红包等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年俗,既是对传统年俗的继承,也是对当代价值观念的体现,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年俗。

  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符号,贴春联年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作祈福辟邪之用,造纸术的问世使得红纸以代替桃木,张贴春联来祈福辟邪的年俗因时而变。春联也由此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年味记忆,横跨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由此看来,传统年俗的“变”是在时代进步中添加新的元素,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认知中重塑。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年俗又在新时代中注入了新鲜活力,印证了科技发展对年俗变化的推动。各种网络平台借力时代“东风”,为集五福、抢红包等小游戏烙上时代独有的印记,成为了许多人惦记的年味,尤其是青年一代更加容易接受并传播。传统红包与电子红包,贴福与集福,其中的继承与发展恰似“新桃换旧符”。因此,年俗的“不变”又是新元素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扬弃”。

  然而,年俗的变化却也不是一蹴而就,是时代发展的循序渐进。大年三十晚上的央视春晚也是年俗在时代发展中的见证者,如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彼时的“新年俗”已然成为此时的“旧年俗”。春晚已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是培植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长辈从春晚汲取欢乐和正能量,年轻人从网络段子手幽默的“吐槽”中解读春晚的另一面,归根结底,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对文化亦有更高的要求。尽管春晚从近年来不断受到挑战,对于抱怨春晚无聊没新意,新浪微博在2018年狗年春晚开展“全民聊春晚,跨界段子手挑战赛”中,热评角逐出“Top10”,春晚又再一次成为全家上下年夜饭后的话题。不断地创新使得“年三十,看春晚”的新年俗拥有“永葆青春”的生命力,这正是年俗发展创新与继承的互相依存。

  年俗在时代中发展,时代在历史中变迁。年俗既有时代性,也有跨时代性,唯一不变的是年俗扎根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期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之时,对年俗文化更应因势利导,厚植健康、积极的新年俗,这种“扎根精神”或许有助于年俗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融通中,丰富内涵,形成品牌。

  (作者为浙江万里学院学生)

标签: 新年俗;春联;发展;红包;新年;新时代;历史文化;祈福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2/W0201802227665299958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