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进一步唤醒基础研究的创新潜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浙江在线 评论员 吴佳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03月19日 19:41:52

更多

当务之急是唤醒并释放进一步基础研究的活力和潜能,让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关于加强重视基础研究的相关建言通过媒体的扩散后再次受到社会关注。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认为,只有基础强才能科技强,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3月15日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加强核物理与核技术基础研究。

2.jpg

  之所以用再次,是因为几乎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呼吁重视基础研究的声音,但这个话题似乎常常局限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内的三大类科研活动中,基础研究显得较为“另类”:既没有明确目的性,在短期内也难以看到实用价值。在许多人印象里,基础研究一直停留在发发论文、搞搞理论研究的阶段。其实并不尽然。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基础研究一直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和源泉。如果没有看似虚无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今天的载人航天;若没有麦克斯韦在电磁理论的突破,电动机和无线通信技术就不会出现,更逞论现在庞大的汽车业和电信通信业;如果没有并行计算模型方面的探索,每秒运算速度达亿亿级次的超级计算机不会出现。

  对于创新,不少人常常会简单地在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划上等号。于是乎,技术相关被高高举起,基础工作束之高阁。其实,技术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它们的源头一定是建立于基础研究之上。那些耀眼的高精尖科技产品,与基础研究实力的强弱有直接相关,这些科技创新的背后,有着众多无名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的身影。从英、美、日、德等国外发展历程来看,这些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无一例外非常强大。以数学为例,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看似冷门,实则对信息、材料、能源、环境、工程、金融等多个领域均有影响。正是如此,在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在内的高新技术研发及前沿科学的竞争中,背后总离不开基础学科研究的比拼。

  更重要的是,可以藉基础研究培养和储备各类科研人才,因为基础研究看似枯燥无味,然而每一个领域均有着完备的体系,基础研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较好地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潜力。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共识,在很大程度上,诸如邓稼先等知名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与他们早期从事严格基础研究训练密不可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以科研论文为例,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在2007 年至 2017 年(截至 2017 年 10 月)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 1935.00 万次,居世界第 2 位,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四分之一。应该说,无论是诸如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类的“国之重器”的拓展实施,还是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这样的宏篇图景展现,均需要基础研究作为根基引擎。当务之急是唤醒并释放进一步基础研究的活力和潜能,让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标签: 基础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委员;两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创新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3/W020180319625420399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