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丨不怕“隐私换效率”,就怕夹带私货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高路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3月28日 07:50:19
中国用户为什么给人一种隐私权不重要的感觉,权利意识淡薄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大的责任还在互联网公司上。
个人隐私泄露的事是近期一个热得冒烟的油锅,脸书还在锅里,百度又跳了进去。
3月26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一次论坛上提到了最近颇受关注的数据和隐私问题。李彦宏表示百度在当下会更加注重这一问题,中国也在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紧接着他谈到,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或者说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要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中国用户是愿意这么做的。
李彦宏发言道出了部分事实,数据越全面越清晰,越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它的价值越大。互联网公司要提供服务都是需要个人信息的支撑的,你开导航,电子地图上会留下你的个人行踪;上网购物,会表露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爱好;用互联网沟通工具,留下的个人隐私就更多了,照片、聊天记录、行踪、社交网络……你一边在享受着便捷高质量的通讯服务,一边则在不停地泄露自己的个人隐私。
这原本是互惠互利的事,可是在一些互联网公司“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吆喝声中,夹带了私货。比如将这种关系理解为用户是用隐私交换服务,在让渡自己的隐私权,这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厢情愿,难道我享受了一下你的服务,我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归你所有了?
数据是互联网公司收集的,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自动获得了数据的所有权。互联网公司普遍有种得了便宜卖乖的心理,以为既然自己提供了服务,那所有权就归自己了。事实上,数据只是被你记录,被你存贮,并授权你使用,但所有权必须得归用户。更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以为自己提供了免费服务,所以,用户让渡一点权利也是应该的,可这是真正的免费吗?
还有一些公司则滥用了用户的信任。与业务有关的信息收集了,无关的信息也收集了;一些公司下载了它的APP,恨不得让你把所有的隐私权利都开放给它;一些公司拿收集到的数据做着误导消费、杀熟,甚至给骗子提供方便的事。什么是效率,效率的着眼点是更好的服务,是用户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平衡。从近期爆发的各类滥用大数据的事件看,至少到目前为止,很多互联网公司对效率的理解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上说话。
中国用户为什么给人一种隐私权不重要的感觉,权利意识淡薄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大的责任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用户倒是想重视隐私权的问题,可是你们尊重了这种权利没有?隐私权条款淹没在繁杂的协议文本中,不接受就享受不了服务,这种捆绑式的开放,表面上看是用户自己打勾自己选的,其实跟被逼的没什么差别。
这不代表大家就是没有意见了,更不代表中国用户就更加开放了。作为互联网企业,享受着这种便利的同时,不应该以此为荣,更不应该偷着乐,而要在保护隐私权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让用户愿意分享数据,实现真正开放,唯一的办法就是取得用户的信任,用行为明确告诉他们,你们的数据是安全的,你的个人权利受到严格的保护。
标签: 隐私权;互联网;个人隐私;李彦宏;服务;收集;隐私问题;开放;让渡;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