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观察丨深扎文化传承的根 习俗沿袭中的清明节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郑亚丽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4月04日 17:10:11

更多

明节正是这样一个契机,铭记先祖历史,守护文化之魂,追寻生命之源。

timg (6).jpg

  当时间标注上特殊节点,平凡的生活就多了一些仪式感;当礼节变成一种内化于心的习惯,节日就多了跨越时空的厚重感。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脚步走得或快或慢,清明时节,人们总会怀揣同一份心境,回归故乡,扫墓祭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古人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感人的清明扫墓画面,跨越时间的长河,这个画面在今天依然真切,依然有着慎终追远、缅怀感恩的文化情感。

  小时候,每年清明节,爸爸都会带着我和哥哥回老家祭祖。那一天,乡间的小路格外拥挤,无论在外工作的还是早已搬出乡村的人们,都会如约而归。找到自家坟地,清杂草,培新土,送纸钱,嘴里还会念念有词,祈求先祖保佑家人健康。情感在虔诚的祭奠中得到升华和净化,这种清明时节“欲断魂”的情绪就在特定的场景下有了特定的内涵,也给年幼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清明祭祖,大概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在一年又一年的沿袭仪式中,流传至今。每个家庭都对应着一种品德,靠着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形成世代相传的家风,而这些家风的汇聚和凝结,共同淬炼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和结晶,指引着一代人的前进。

  时代在变,传统节日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形式和外延。“时空邮箱”为市民传寄哀思,公祭典礼串联起集体共鸣,网络祭奠给在外游子提供思念的空间,多元化的祭奠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深沉的仪式,参与到这个抚今追昔的节日。在节日的感怀中,把家风祖训讲给下一代听,给奔波忙碌的心灵一时的释放,给过去和现在一点思考,给生命的意义一丝追问,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次寻根的旅程?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前进,那一定是涌动在世世代代中的精神延续;如果说,有一种引力让我们向心靠拢,那一定是潜移默化中的文化传承。经过岁月沉淀的清明节,有着时代的痕迹,穿越历史的星空,历经动乱和硝烟,留存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血液中。无论身在何处,道阻且长,也挡不住人们对故土和亲人的眷恋,对生命的敬重,对精神源头的追寻。在追思祭祖中将先祖的风范传承给后人,在缅怀感恩中延续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是节日赋予我们的潜在文化价值和意义。

  国家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人民不能没有根源。清明节正是这样一个契机,铭记先祖历史,守护文化之魂,追寻生命之源。在一抔黄土中揉进思念,在一株新柳里寄寓新生,深扎文化传承的根,才能在不忘初心的路上走得更远。

标签: 清明时节;节日;先祖;家风;仪式;文化传承;感恩;断魂;厚重感;祭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