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丨不认识名牌 咋就丢人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何佳欣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08日 23:28:03
消费必提名牌,甚至觉得不认识名牌便丢人,这是病,得治。
近期,不少题为“别再丢人了,你必须认识的奢侈品牌”“念错品牌读音太丢人!”的公号文章在朋友圈扩散开来,“连名牌都不认识几个的人”这句话还霸占了微博热搜榜。长久以来,“不认识名牌就丢人”的论调在互联网上一直有不少拥趸。
首先,这种论调不过是消费社会中商家们炒作的噱头。不少商家使用“买什么样的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类广告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培养并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不认识名牌就丢人”论调走红的背后,是消费社会衍生的畸形价值观。
《信息时报》曾刊发这样一篇文章:一名全家年收入仅2000多元的贫困大学生,将父母辛辛苦苦筹来的钱买各种名牌手机、名牌服饰,而父母为了他所谓的“学费”,欠债无数。这名大学生肆意追求名牌,却为自己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
品牌凭借自身的高质量与不断积累的美誉度在岁月的淘洗中沉淀下来,成为消费界数一数二的名牌,被部分人穿上身,以证明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审美品位,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在消费社会,消费者所消费的不单单再是某种商品,而是符号,或者某种象征。名牌诞生的本意在于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但超过自身能力去追求名牌,跌入深不见底的欲望黑洞,反会将拜金男女吞噬。
认识名牌、购买名牌或许能提升一个人生活的档次与精致度,但使用不知名品牌的物品甚至不认识所谓的名牌并不会让一个人“掉价”。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度过自己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始终珍视母亲亲手为自己缝制的针线包。知名舞蹈家杨丽萍坚持使用竹篮买菜,而这种竹篮据说不过是其母亲的劳动工具。这针线包与竹篮子不是名牌,其价值却远非“世界名牌”所能衡量。使用者非但不掉价,还更能彰显出独特的人格印记。
正如鲁迅所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名牌亦然,任何一种商品诞生之初主要的价值标准是其能否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这世上本没有名牌,买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名牌。名牌较之于普通品牌不过是多了“名”字,而这个“名”正是由大量的消费着追捧成就的,这种外在声誉并不意味着其使用性能或价值在全世界无出其右。
在自己能够承受的经济条件内,消费名牌商品满足自己对于某种生活品质的追求无可非议。然而当“追求”往往演变为“欲望”,再大的购物车也装不满此类人的欲望,再知名的品牌也满足不了此类人的虚荣。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内在越苍白、越空虚,越需要外在的奢华来掩饰。
消费必提名牌,甚至觉得不认识名牌便丢人,这是病,得治。
标签: 名牌;品牌;论调;消费社会;竹篮;针线包;欲望;奢侈品牌;读音;贫困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