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观察丨家长成“编外教师”是“挟孩子以令家长”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胡欣红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05月16日 07:56:24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
“上不上班听老板的,下不下班听老师的”。家长的吐槽虽然不无戏谑之意,但家长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却形象地折射了家校共育之痛。
在公众印象中,家长和老师怀有共同的目标,当然应该坦诚相待、通力协作,形成教育合力。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家校共育却出现家长责任单方面异化的现象,令人感慨万千。
客观地说,这不能全怪老师“偷懒”“失职”,某种程度上是当下的教育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现在的教育现状几乎只给了老师教课的权利,而剥夺了老师管学生的权利,无奈之下,就只能让家长参与教学,好好管教孩子。
其次,家长的“迎合”“迁就”也助长了这种风气。相对而言,积极配合老师、愿意为班级付出的家长,确实能提升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出于对家长的感激和回馈,孩子也能得到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关注。在这种心态下,不少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不太恰当的要求,虽然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但在行动上却往往都会支持。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家长也就渐渐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了。孩子越小,这种现象往往越严重。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防止家长成为“编外教师”,明确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无疑是关键所系。相关部门可以出台家校责任和行事边界的指导意见或规定,让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互动中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范,做到“让家长的归家长,让老师的归老师”。
然而,教育是一项模糊的艺术,完全厘清家校共育的责任边界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教师的“洁身自好”都必不可少。家校关系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合作意愿强烈但途径单一,教师因职业优势,在家校关系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有关专家表示,这种不对等有可能导致当教师将一部分应尽职责转嫁给家长时,家长无法拒绝,也必然会滋生学校的责任转嫁、不作为等乱象。甚至有极少数老师习惯于“挟孩子以令家长”,对家长“发号施令”成了家常便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少老师总觉得只要是为了孩子,家长就应该无条件服从要求。殊不知,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有时很难兼顾,不可能随时听命。尤其是打扫卫生之类的小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深度参与”反为不美。诚如有家长所言: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去做,还要老师干什么?话虽有失偏激,但却不无道理。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动辄“绑架”家长的做法,其实也是在推卸自己的教育引导责任。倘若不能彻底扭转这种思维模式,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沟通。
【作者为衢州二中教师】
标签: 家长;老师;教师;孩子;编外教师;责任边界;合作过程;学生;习惯成自然;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