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赛丨“电商专供”低质低价,品牌出路又在何方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李涵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5月27日 17:08:14
强者恒强的局面,靠的是创新,靠的是品牌的高附加值,靠的是不断适应新的变革。“电商专供”们,该想想出路了。
都说网购套路多,买家秀、卖家秀成为段子手们的素材,是货不对板的无奈;刷量刷好评,更是让人雾里看花。这次,又要普及一个新概念“电商专供”。
据《工人日报》的报道,北京郭女士在电商网站购买某品牌羊绒保暖衣,价格为实体店的三折,含绒量仅为30%,而实体店同款商品含绒量为70%,交涉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这是“电商专供”款,所以才会打三折。
说是假货,着实冤枉人家,同一品牌商生产,同样经过品牌商授权,出身正宗。区别大概类似于手机中“旗舰版”与“青春版”,配置上打了折扣,价格自然下降。不同的是,手机厂商大多会摆明配置的区别,而这些“电商专供”款就得看你“找茬”的水平。外观极其相似,货号几乎一致,良心点的在货号后面多加个“A”,或者标明“电商专供”,也算是告知消费者了。
线上线下采用不同的配置、不同的价格差异化销售,本是商家的一种经营策略,但是这种“擦边球”式的做法,不仅在法律上涉嫌欺诈,而且有损自身品牌形象,只能说是价格竞争策略下的一招臭棋。
做“电商专供”的多是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对电商专供的款式做出具体说明,企图通过模糊化的表述蒙混过关,借着品牌的影响力,确实是让消费者产生实惠的错觉。但是,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消费者不满意,“锅”也是自己的品牌接着,消费的是自身品牌的形象。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的附加值买单。买马桶盖也好、买化妆品也罢,都是向中高端靠拢,对消费品质越来越重视。大部分商品也是从“有”向“好”转变,但是,就还有这么一部分商家,想着回到低质低价的怪圈,消耗品牌潜力来走量。当消费者质问的时候,用“一分价钱一分货”回应,仿佛天经地义,但却忘了告知消费者这分钱买的是什么货。实体零售店的品牌形象对网络渠道销售相当于是一种“背书”,在品牌形象的延伸与转移过程中,这样的举动很难说是一种良策。
现在讲新零售,谈线上线下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品质进行区分,高质高价放线下,低质低价放线上,而是要将两者的边界模糊,关注用户体验,提高交易效率,可以通过线上消费将顾客引入线下实体店体验,也可以将线下的营销成果转化线上交易的流量。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线上线下同款同质、价格趋同。想抓住不同消费需求的目标客户,可以做子品牌,别用“电商特供”的新名词耗尽原有的品牌价值。
说到底,同款但不同价不同质的问题,还是品牌策略制定的大方向上走偏。新模式、新业态出现的间隔周期越来越短,一切都讲究“快”与“变”,还是采用老一套,三板斧耍完只能坐以待毙。强者恒强的局面,靠的是创新,靠的是品牌的高附加值,靠的是不断适应新的变革。“电商专供”们,该想想出路了。
标签: 品牌;电商专供;上线;自身品牌; A;卖家;买家;附加值;擦边球;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