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别让繁文缛节捆死科学家手脚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王玉宝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5月31日 02:23:38
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在中国科技创新不断攀升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中国两院院士大会,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既有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也处处闪耀着对科学家群体、对科技创新细节的人文关照。像前面引用的这段话,指向的就是科研经费报销这么一个“小细节”。
有心人或许还记得另一句话,“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这话同样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上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里时,台下的科技人员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包含着科技人员对习总书记如此了解民情的共鸣,也反映出他们对改革完善经费制度的期盼。
说是“小细节”,其实不小。经费如何报销,不仅关乎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关乎创新机制的完善。习总书记反复表达关注,可见这一现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一定普遍性。
笔者曾采访一位从宣传岗位转任高校领导的人士,他感叹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报销如此繁杂。比如,填写预算时,如何精确计算出未来的每一笔开支;项目结题时,如何让每一笔实际开支与预算一一对头,这都是大费脑力之事。之所以难,原因就在于科研过程充满不可预知性,很多时候要求科学家在立项之初就列出所需试剂的种类、数目,确实不易。一些科学家为使得预算、报销合乎财务要求,不得不花去大量时间。更有科研骨干称,每年花在经费预算和报销上的时间,多达两三个月。一些科学家调侃“自己快成会计了”。显然,举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尽快将科学家从繁复的财务报表中解放出来。
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制度,最关键的一点是须考量科技创新活动的特殊性,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普通建设项目进行管理。首先,科技创新是高级脑力劳动,因此科研经费支出应多考虑人的因素,而非仪器设备。其次,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为经费预算留有一定空间,不可限制过死。最后,不同类别的科研活动具有各自的特殊性,经费管理不应使用一个“模子”去套。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已经在努力改进。比如,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到,下放预算调剂权限、简化预算编制科目,特别是明确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人员,均可开支劳务费,且不设比例限制。此举无疑将有力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在本次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进行了重点阐释。关注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关注科学工作者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小的“焦虑”,这本身就彰显了党和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大诚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出席全国“科技三会”、两院院士大会、网信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相信,有党中央如此高度重视,我国科技创新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为国家发展、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标签: 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科研经费;科学家;预算;经费;小细节;经费预算;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