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奶奶该不该带孙子 不应是道选择题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吕苏娟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5月31日 02:23:30

更多

“奶奶该不该带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应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绑架”题,绑的是老人的感情,架的是社会的痛症。

010.jpg

  养儿育女本是一件好事,但当隔代养育变成一种趋势,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近日,浙江陈阿姨因不想带孙子被儿媳怼“以后等你们老了,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不用管你们”,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

  奶奶该不该带孙子?从情理上来说,答案肯定是“该”。毕竟是自家孙子,儿子儿媳忙于工作,无暇带孩子,请保姆又花钱又担心人生安全,怎么想也是老一辈挺身而出最适合。但既是“情”,就不能只考虑孩子,而不考虑老人。生年不满百,又何必常怀千岁忧。陈阿姨操劳大半辈子,想过几年舒服日子,无可厚非。作为子女,即便做不到理解,最起码也不该恶语相向,乃至用不赡养老人来进行威胁。

  因为从法理上来说,老人有养育子女的义务,却没有养育孙子的义务;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却没有要求老人照顾孙子的权利。换句话说,“奶奶该不该带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应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绑架”题,绑的是老人的感情,架的是社会的痛症。

  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身背“三座大山”,难免力不从心。父母愿意伸出援手,给予年轻人一定的帮扶,理应“被感谢”。但一些年轻人不仅不感谢,还理所当然地“啃老”,并将“啃老”的范围从早期的结婚、买房覆盖到如今的育儿、持家,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更有甚者,笔者的一位朋友竟还发出“早知道父母不带孩子,我就不生了”的喟叹。如此“奇葩”的三观,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细究这些“奇葩”理念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年轻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从精神到生活都还没有“断奶”。年轻人作为社会的脊梁、国家的未来,如果遇到问题就躲,遇到难题就推,连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都做不到,那社会又将如何发展,国家又该如何进步?须知,父母和子女从来就不是“连体婴”,本该各安天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任何一方的过度介入,都不利于彼此的成长。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问题,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好像水泥搅拌器里的石子一样,运转起来之后,身不由主。我们感觉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年轻人寄希望父母带孩子,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难以家庭、工作两头兼顾,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难以全面解放年轻人的双手。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下,没钱养孩子,家庭补助金可以跟上;没时间照顾孩子,托儿所可以代劳。目前我国已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但供需还远未达成平衡,体制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回到“奶奶该不该带孩子”本身,为什么质疑的点在“奶奶”而不在其他人呢?说到底,也是因为父亲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使得儿媳不得不将这一责任转嫁给婆婆,以此来维持家庭内部的平衡和稳定。但这既不治标,也不治本,还可能导致婆媳纠纷,引发新一轮的家庭矛盾,得不偿失。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摆脱旧观念,迎来新思想,是时代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有人都应以此为鉴,从“奶奶该不该带孙子”的迷思中醒来,变“该”为“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长为社会文明的参天大树。

标签: 孙子;年轻人;孩子;奶奶;儿媳;阿姨;社会保障体制;子女;父母;赡养老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5/W0201805307138542198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