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应让“超常教育”正常化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金冰茹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6月01日 20:10:10

更多

我们之所以希望超常教育正常化,其实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得到“因材施教”式的教育,突破刻板的条条框框、得到针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个人化、个性化的有效教育。

timg.jpg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番话。 

  九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为保障儿童权益而设立的儿童节,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超常儿童时再读这一番话,也许会有特殊的体会。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他们在儿童群体中分布中的比例大约是1%~3%,算是少数,但在中国,他们的绝对数量并不少。然而,这些被冠上“神童”之名的孩子们的命运如何,人们所知甚少。 

  “超常教育”则是针对超常儿童的特殊需要所开展的特殊教育。今年,也恰是中国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四十周年。1978年,“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促进”研究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3月,在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针对早慧少年的少年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随后也开始招收少年大学生。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等学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 

  超常教育有其特殊性。对超常儿童而言,他们更能接受高强度的学习进程,且在通常的学习之外有余力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情况是,国内公立学校系统中开设超常班的中小学不过30多所,而没有与这些儿童心智水平相符的智力挑战与因材施教的教育环境,或者为了“泯然众人”而泯然众人,往往会使得孩子本可以发挥更多作用的才华白白浪费——“伤仲永”,伤的是仲永本人,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以,为了这些孩子有机会把自己潜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需要“超常教育”正常化,需要国家层面提供更完备的统一测评与教育支持。 

  而正常化的另一个重要面向,是将超常教育视为平常。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赵忠心认为,绝大多数神童最后走这样一条路:5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就成庸人。原因之一是,这些孩子总会被“超常”地看待。其实,超常儿童不论当下如何优秀,将来都要走向社会。如果将他们圈在 “超常圈子”里,不仅让这些孩子觉得孤独,势必给这些孩子造成一些误导,造成性格缺陷。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的一番论断。而我们之所以希望超常教育正常化,其实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得到“因材施教”式的教育,突破刻板的条条框框、得到针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个人化、个性化的有效教育。若有一日,儿童能够在教育的海洋中悠游畅快,能将发掘出自己的优势所在,能自由地在热爱的领域内勤勉劳作,那应该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福气。

  【作者为云南大学学生】 

标签: 孩子;一番话;神童;正常化;人类文化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6/W02018060154726064392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