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号丨17位院呼喊六一“无网游”,为何无人答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1日 20:10:05
游戏平台不是舍不得这一天的利益,而是在道德与法理的舆论场上,他们一步都不想让。
六一节前,17位院士联名呼吁,儿童节屏蔽网游一天,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然而不知是时间紧张来不及,还是这么有分量的声音没人听得进,六一这天,院士们想要的“无网游日”并没有到来。
这是良心呐喊,也是责任呼号。17位全国顶尖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声音既代表着良知,也具有科学性。
其实今年的六一节,“无网游日”落不落地不是要紧的事。院士们也不是冲着真有这么一个日子的出现而来。他们本质的诉求有三点,一是全面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二是加强对网游广告的管理,严格审核推广信息和推广场景;三是希望家长多陪伴孩子,不要把随意打网游作为儿童节的“礼物”。
很明显,推动六一节成为“无网游日”,是院士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原因是,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平台,只要一声令下,在确定的时间段把网络游戏平台的服务器关闭了,分分钟就能搞定。
但是,无人答理。
关一天,给游戏平台造成的损失真的很大吗?答案是,也不是。游戏平台不是舍不得这一天的利益,而是在道德与法理的舆论场上,他们一步都不想让。
曾经有过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责任之争——准确地说是责任之推。家长与社会,希望企业平台多担当一些,不要只图家长的血汗钱而透支孩子们的青春与未来。而游戏平台则通过占据网络话语平台的上风,充分运用财富地位构成的话语权,反复强调家长管束的极端重要性,以至于责任界限至今都没有理顺。
17位院士呼吁的前三点,恰恰是部分国家已经早就广泛施行的法规方案。20年前,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未成年人网络限制法案,强制要求网站设计者设置进入者提供年龄证明的障碍。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除了细分不同网游等级制管理、实名验证等法规性和技术性手段限制外,还由相应的监管机构监督涉及网游的各路端口,推广官方认可的青少年保护软件,对违者处以高额罚款,等等。严格限制网游,不是不知道网游开发可以赚大钱,而是对未成年人爱得深、管得严。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游戏消费国,游戏产业催生了许多靠网游赚翻的互联网企业,催长了企业惊人的市值,催肥了经营者几何般增长的身价。另一边,全国青少年中多达4260万人左右的网瘾病人或接近网瘾的网游依赖者却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宁可食无肉,不可玩无网游。这些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与毒瘾同类的“行为障碍”的“病人”,将来如何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子,这是稍具情怀与理性的人们都万分焦虑的。
网游猛于虎。虎伤了数千万计的青少年,不思考如何扎紧兽笼,反被网络平台的大Boss们甩锅说,游戏无罪,罪在家长。在《王者荣耀》等游戏中赚翻了的马化腾在今年的两会上就给家长支招说: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应当有所把控,但把控手段可以柔和一些,比如家长与孩子订立契约,做家务、学习成绩等与游戏挂钩。
17位院士四条诉求难运作,不是难在技术层面,而是难在整个社会的不能自拔。青少年网游面前染上网瘾,网络公司靠青少年的网瘾赚钱赚上了瘾,想刹车已车陷其中了。
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相关部门不能在网游问题面前做鸵鸟状,而应当抬起头,看看孩子们的未来,看到中国长远的未来。
标签: 无网游日;家长;未成年人;游戏平台;院士;青少年;企业平台;实名;诉求;孩子